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美牧师秘密拍摄37′05″屠城血证 尘封地下室终重归南京

2018-12-11 03:18:17大公报 作者:陈 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个十一口的家庭遭30名日本兵彻底毁灭,只余下两名幸存者,老太太守着家人的遗体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佔领南京,製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惨案。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秘密地拍摄日军屠杀纪实默片,是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然而,当致力於追寻南京大屠杀真相的82岁旅美华侨邵子平,发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所藏的片段时长只有17分鐘,他惊讶之际立即意识到,自己於1991年7月将约翰.马吉儿子大卫.马吉纽约家中地下室裏找到的马吉影片原片,再拷贝製作长达37分05秒的“一寸盘”,已成为动态记录侵华日军南京暴行无可替代的重要史料。历时7个月锲而不捨的寻找,今年10月,绿色“一寸盘”终於在纽约重现。12月8日,邵子平飞赴纽约,计劃将27年前的“一寸盘”送回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表示,“这将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屠城血证还原历史真相
 
 
图:一九九八年三月,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在华盛顿举办活动。图为大卫.马吉在介绍父亲约翰.马吉用於拍摄南京大屠杀影像的16毫米摄影机\受访者供图
 
对於1991年7月在纽约重现的马吉影片,美国《世界日报》副总编魏碧洲记忆犹新。他说,1991年8月2日,他作为《世界日报》驻纽约的时政记者参加“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召开的记者会。时任联合会总干事的邵子平向记者们正式介绍他们刚找到的约翰.马吉亲手拍摄的1022尺珍贵纪录片并现场放映。大卫.马吉在现场展示父亲用於拍摄这些珍贵历史镜头的摄影机。
 
比馆藏17,多出20,05,,
 
魏碧洲说,全场记者屏息观看,放映长达37分钟05秒的影片里,有半个头颅遭日军刀劈未死的中国百姓、后颈被日军刀砍未断的男子……“尤其引人悲愤的是约翰.马吉在室内远远拍摄到在一群人墙前,三名妇女扑跪在地,哀求日军放掉正被带走的男子,人墙后是日军在枪决中国人。”魏碧洲记得,稿件刊发后很震撼,纽约唐人街无人不晓。
 
对比南京纪念馆馆藏的17分钟马吉影片内容,邵子平说,37分版本中自己印象比较清楚而南京片中所没有的镜头有:一位老太太站在院中,她身旁地上排放着几具席子包裹着的人体;一个中年人颈部被砍,站立着由外国医生检查,医生扭他的头要他转身,中年人的面部显极度痛苦状;一群乡下人挑着伤员疾步运往南京近郊的急救医院的情景。摄於1938年2月17日。
 
引发内地史学界轰动
 
今年10月4日,马吉影片37分钟05秒“一寸盘”被时光淹埋27年后重现纽约,消息传开,立即引发内地史学界极大轰动。
 
据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连红介绍,马吉影片的第一个版本是1938年1月29日费奇从南京带到上海冲洗的1至4号影片,这部影片在战时曾经被带到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地播放宣传,当时在国际社会曾产生广泛影响。
 
费奇离开南京后,马吉继续拍摄,最后其内容更加丰富,记有详细镜头说明的共有1至12号影片。而这1至12号的影片胶卷一直由马吉自己保存,但这一完整的马吉影片后来并没有制成影片流传。直至1991年7月,由在纽约的邵子平在找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时,才从其地下室中发现这份完整的1至12号胶片,将影片中将有关日军暴行的相关内容拷贝出来,制成37分钟的马吉影片,并广为宣传。
 
增添“安全区”外暴行镜头
 
张连红认为,此次在纽约重现的37分版马吉影片意义十分重大。从时间上来说,南京现藏马吉17分钟影片的开始时间是自1937年9、10月间日机轰炸南京起,最后镜头截止时间是1938年1月24日前后,是关於一位被日本士兵刺伤头部后在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的士兵。而纽约37分钟版的影片内容涵盖1至12号胶片,其时间则延续至1938年4月18日,马吉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拍摄难民举行复活节的活动。
 
从空间范围来看,南京17分钟版影片的主要镜头大都集中在南京安全区范围内,而纽约37分版,其镜头则超出安全区范围。张连红说,马吉在1938年2月16至17日曾前往南京东郊的栖霞寺和江南水泥厂难民所巡察,因此城外一带日军暴行的镜头也进入马吉影片。
 
从影片内容来看,37分版影片比原来17分版的内容更加丰富,邵子平特别记得影片中马吉拍摄记录夏淑琴一家被杀场景的镜头较长,比南京现存的仅有6秒的画面要丰富很多。
 
原始胶片已无踪影
 
张连红表示,1990年代初正是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最为猖獗之时。邵子平在1991年发现制作的37分版马吉影片公布后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之时,马吉影片也是最为重要而且不可取代的重要文献。
 
不过,张连红说,十分遗憾的是马吉保存的1至12号原始胶片目前已无法找到,因此,邵子平在1991年根据马吉原始胶片而制作的这份37分版马吉影片,则更显弥足珍贵。
 
深藏纽约地下 时隔逾50年现身
 
 
图:牧师约翰.马吉\资料图片
 
1991年5月,与日本“每日放送”争相寻找马吉影片的邵子平费尽周折,於7月11日找到退休后居住在纽约的约翰.马吉次子大卫.马吉。7月12日,在大卫.马吉家中地下室里堆放的杂物中,邵子平翻找马吉牧师的16毫米胶片,终於在四个铜盒里,“发现13个小方盒,盒子上有马吉牧师亲笔标注的镜头说明目录。”邵子平逐个查看,“一个中国孕妇被刺了29刀”、“一个小男孩被刺”……这正是马吉拍摄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现场的原片!
 
邵子平记得,每个小方盒里盛放着一小卷胶片,每一卷胶片能放映约7、8分钟。
 
那年,66岁的大卫.马吉已从摩根银行副总裁职位上退休,他告诉邵子平,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1938年的伦敦,当时他父亲正在休假。在1940年他们回美国后,这些胶片一直存放在他的家中。
 
马吉次子慷慨提供翻拍
 
邵子平说,第1至4卷胶片的镜头摄於1938年1月10日之前,多为医院内或室内等小范围拍摄。第5至10卷胶片的镜头摄於1938年2至3月,与侵华日军暴行有关,“由於屠杀的高潮大致已经过去,许多镜头摄於医院之外。”最后第11至13卷胶片的镜头摄於1938年4月,纪录了南京难民营内的宗教活动。
 
大卫.马吉向纽约华人发起的“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慷慨地提供了当时认定记录南京大屠杀带有镜头说明目录的全部13卷胶片原片。邵子平说,其中有关屠杀的10卷胶片长度不一,并带有字幕。这些胶片所含的镜头与说明目录中对应1至8卷和第10卷胶片的说明基本一致。
 
邵子平与联合会骨干成员开会商议,将这些珍贵原片送到影片处理公司翻拍后,把原片原盒送还给大卫.马吉,以翻拍片作剪辑,制成两套能直接在电视台播放时长37分05秒的“一寸盘”。“这37分05秒比其他所有版本都长,尽管(翻拍时)已有53年历史,这些原片胶片质量极优。在其他所有版本的所有镜头都可以在这37分钟内找到。
 
新片引多方争抢 最终归属事发地
 
 
图:拍摄日军暴行的摄影机藏於南京纪念馆内\大公报记者陈旻摄
 
1996年从联合国总部退休,2003年定居北京,邵子平一直过着自在的“老北京”生活。
 
今年1月,大文记者在采写邵子平寻找马吉影片的过程中,经过反覆核实,证实1991年邵子平等从马吉牧师众多影像资料中筛选出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像有37分05秒,时长远超屠杀纪念馆现藏的17分钟。为此记者多次建议邵子平设法找到当年的37分钟储存盘,同时多次致电请邵子平在美国的联合会同伴寻找。
 
邵子平曾在今年6月专门回美国寻找未果。今年10月,纽约联合会同伴告知确认37分版马吉影片“一寸盘”被找到,邵子平的日子不再平静。
 
10月22日,邵子平赴南京捐赠27年前详细记述马吉影片寻访过程的58页手记。37分版马吉影片被找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国家档案馆主要领导闻讯紧急追至南京,提出希望购买该影片的意愿。
 
邵子平续寻失踪影片
 
一直密切关注37分版马吉影片动向的屠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获知影片重新面世,他更是坐立不安,每天热线联系纪念馆同事,细致安排照顾邵子平夫妇,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最终,邵子平决定将37分版马吉影片归属给历史事件发生地南京。
 
邵子平说,根据已知的马吉牧师1至12号影片解说词,其中还有许多镜头目前没有被发现。他已在梳理线索,回到纽约后,会首先检查37分版影片画质和内容,继续寻找失踪的影片。
 
2002年10月,大卫.马吉专程来南京,将父亲拍摄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摄影机和4卷铜盒装的原片胶片捐赠给纪念馆。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目前该馆馆藏的时长17分钟的马吉影片,是他们将马大卫捐赠的胶片,在上海电影制片厂转成磁带后获得的影像资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