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访肿瘤专家王祥麒:荣誉太多已记不清 给二十多万人看过肿瘤

2018-12-15 19:02:25大公网 作者:戚红丽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55岁,主动辞去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副院长职务的王祥麒,现在得以从行政事务中脱身,以专家的身份专心做临床。 

每周两天半的坐诊。(图片均为 戚红丽摄) 

即使如此,他的日程从周一到周五也排得满满的,“一天得诊断上百人”,或者“查房查一整天”,他说。 

他一脸斯文,说起话来语气缓慢而沧桑,颇有“天大的事也得听我慢慢道来”之感。 

虽然收到过很多锦旗,他不喜欢挂起来,都收到了一起,随着多次搬家,这些锦旗已经不知所踪。对于曾经取得的荣誉,他表示记不清了,只记得201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抗癌协会颁发了一个“心目中的好医生”奖项,“全国只有28人获得此奖项,河南省有2个。”他说。 

查房一次一天。(图片均为 戚红丽摄) 

上学时没考过第二 硕博六年没荒废一天 

王祥麒1988年毕业于“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这是中国唯一一所中医民办高校,也是“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的前身。 

当时班上120个人,他印象中自己没有考过第二,逢考都是第一。有一次,发现坐自己后面的一个洛阳的同学,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全部抄在了笔记本上,然后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王祥麒本身就是个刻苦勤奋的人,受此激励,他心想: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也只是课本上的摘要,你既然能背摘要,干脆我把整本书背下来吧。于是,“当时的教材,我全部背了下来,包括生僻和拗口的词汇。”他回忆道。 

1988年毕业,在南阳张仲景医院工作3年后,他决定继续深造,在哈尔滨的黑龙江中医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始了硕博连读。考研究生的时候,起初英语不太好,就利用业余时间专心学习英语。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在众多考生中,他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二。 

王祥麒至今仍然记得,哈尔滨的冬天,下午四点半下班,学校里教学的那些老中医就被汽车接走,开始了“走穴”——到不同的诊所去坐诊。他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就坐公交或者走路跟过去,开始了旁听。“穿着军大衣和厚靴子,有时候一走就是十几里路。”他说。 

中医是一个强调经验和实践的医学,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越老越受捧,因为见得太多了。而且,中医强调的是人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于西医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学中医必须触类旁通,各个学科都要有所涉猎。 

王祥麒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住在苏式建筑里,隔音效果差,一到晚上,其他房间的麻将声、打牌声、喝酒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时候,正是他出门学习的时间。由于中医重经验积累,王祥麒会选择到不同中医坐诊的地方去学习,比如,一三五去一个地方、二四六去另外一个地方,周日再换一个地方。他的老师孙伟正对此持一种开明的态度,王祥麒跟其他先生学习也不加限制,这就大大扩展了王祥麒的师从范围。 

一些著名的中医如张琪、王刚、段富津,王祥麒都曾从他们那里取经。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个叫胡景瑞的老先生,为人怪、脾气怪、用药也怪,替病人把脉的时候,病人正要开口讲述病情,他截住病人的话,先把病人的表现描述一遍,惊得病人目瞪口呆。王祥麒最开始以为他是“作业术”(故弄玄虚),为了让病人服气,后来发现这个老先生在把脉方面的确厉害,判断准、效率高,2个小时看40个病人。 

为了增长自己的学识,王祥麒在博士期间还主动要求是学习西医,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学习、到天津的中科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用他自己的话说“硕博连读的6年时间,没有一天荒废的。” 

研究病人病历。(图片均为 戚红丽摄) 

跟父亲学中医 见识化腐朽为神奇 

王祥麒是南阳人,家在白河岸边,他的学医之路始于父亲。父亲是南阳一名老中医,“从记事起,父亲外出行医就会带上我。”他说。 

父亲的初衷,是盼望他能子承父业,所以有意对他进行熏陶,而他,的确受到了很深的耳濡目染。在父亲行医的过程中,王祥麒看到了一位救死扶伤的郎中是如何受人尊重、医生救死扶伤之后的成就感,他也惊奇于中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病人得了绝症被医院拒收的情况比较常见,他看到这些被医院放弃的病人居然可以借助中医得到治疗,不禁暗暗称奇。 

“中药材也比较奇妙,比如薄荷能治嗓子,带有清凉的味觉。附子是我父亲很擅长用的一味中药。”王祥麒说。有一次,他们家邻居得了肾病综合症,全身浮肿透亮、一活动就开始喘气,他的父亲先开了一味药,里面放了附子,效果不明显。 

“于是父亲把附子加到了120g,给邻居服下。”王祥麒回忆,“结果,当天夜里,邻居排了一桶的尿,第二天浮肿就消了。”这件事让他充分见识到中医和中药的神奇,也促使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尤其专注于治疗肿瘤多年后,他经常说:中医连肿瘤都能看,还有什么病不能看?肿瘤是一个多年疾病集聚以后表现于外的表症,也是中医大内科治疗水平的终极考研,他说,所有的肿瘤患者,他都建议,防治于未然,早一点进行中医中药的调理,早干预,早治疗,早奏效。 

每天爆满的诊室。(图片均为 戚红丽摄) 

一天诊断上百人 白天黑夜连轴转 

博士毕业后,王祥麒本来被分配到了北京西苑医院,但是他感觉河南更适合自己,就来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这家医院的第一个博士,在内科负责肿瘤和血液。 

中医是个各科关联性极强的医学系统,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几个大类,每个学科之间需要触类旁通,这是中、西医之间的一个很大差别。王祥麒在求学时期打下的扎实功底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在医院,尤其是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担任副院长之后,他几乎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每个学期有160个学时,还要负责病床、查房和坐诊,有时候晚上急救病人,第二天还要站上讲台。”至于为何如此辛苦,他感慨万千:“主要是想让千里迢迢赶来的病人尽快看上病,不滞留郑州,开销太大。” 

有的病人从外省赶来,挂号的时候排队还不一定能挂上,一等就是好几天。他每天在河南省名医预约平台上有30个号,医院挂号处起初有一二十个,后来由于朋友关系、医院推荐,或者直接带到诊室的,加起来有四五十个,现在每天要看上百个病人。他周二、周四的全天,周五上午在医院坐诊,早上7:40开始放号,有的外地病人凌晨两三点就开始排队。有一次,他在夜间急诊,到凌晨四点时路过大厅,看到很多老人铺着席有坐、有躺地在等候,就问你们找谁,他们说“王祥麒的号”,王祥麒说“我就是,你们不用挂号,等会儿直接来我办公室看病就行。”他常常告诉自己带的研究生:“我们中午只用一二十分钟的时间吃饭,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一两个病人少折腾好几天。”为了尽可能多地看病,有时候他能从早上八点看到晚上八点,只有中午短暂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目前,王祥麒已经主动从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只为更加专注于临床业务。周一和周三是查房的时间,“病床太多,有时候一查就是一整天。”他说。周二、周四的全天,周五的上午,他会在医院坐诊。据他带的研究生统计,二十多年来,他诊断过的肿瘤病人超过二十万。其中,有被医院诊断只有半年寿命的肺癌患者,十年后的今天还健在;有严重的卵巢癌患者,一直平安无事。 

对于这些年肿瘤和癌症多发的原因,王祥麒认为主要跟食物和空气、水有关,“不打农药的蔬菜要被虫吃光、韭菜根上埋着毒药,室内装修的有毒气体侵蚀人体,水和空气都不干净。”他说。 

王祥麒主任也利用工作之余,与母校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和天润医学集团联合建立了王祥麒肿瘤研究室,与天润集团结合,采取把先进的肿瘤医疗技术引进来,把传统的中医中药抗肿瘤技术与其结合,更好的为广大肿瘤患者服务,努力做到得癌找祥麒,生命会延续。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