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大亚湾核电站见证中国技术由弱转强

2018-12-19 03:18:34大公报 作者:何花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如今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受访者供图
 
核电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的核电事业处於起步阶段,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当时作为大亚湾核电站选派的100多名核电“黄金人”之一前往法国,学习法国先进、成熟的核电站运行和管理经验。如今,中国的核电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正式落地英国,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贺禹称,中国的核电事业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
 
“与核电事业结缘应该是1986年,当时水电部要抽10名技术人员去大亚湾核电站。我当时在北京热电厂工作,和电厂同事聊天时知道,大亚湾核电站是100万千瓦的机组。100万千瓦的机组是什麽样子,不可想像,当时我们全厂才30万千瓦,国内最大的机组10万,小的才1万,还有许多几千千瓦的机组。”贺禹回忆,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建设核电站,我国商业核电事业正式起步。
 
培育国家专业运营人才
 
当时,中国没有核电专业人才,核电站建好后如何运营?聘请外国人运营,还是培养自己的运营人才?大亚湾核电站选择了后者。为了我国核电的“高起点起步”,全国核工业系统和电力系统的优秀人才被抽调到大亚湾来。贺禹正是这样来到了大亚湾核电站。
 
启“借贷建设售电还钱”模式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首座商用核电站,成立之初就带着改革开放的烙印。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在接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对外宣布,将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两座百万千瓦大型核电站,中国大型商业核电发展序幕开启。彼时的广东省,刚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三来一补”企业迅速增加,电力需求急剧上升,缺电的情况常常出现。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期却不得不“开三停四”。1978年4、5月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的王全国随谷牧副总理出访西欧,在参观了法国核电站后,一直希望能够在广东建设核电站,解决广东电力匮乏难题。1978年下半年起,广东省开始调集专业人才,组织核电建设队伍,并着手核电站的建设工作。
 
“缺乏资金是摆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的第一道难题。”贺禹介绍,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是法国M310技术,其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而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7亿美元。为此,大亚湾核电站开创了一个借钱建设的新模式—“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即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按照这一思路,经过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协商谈判,双方同意以合营方式建设核电站,其中资本金4亿美金,香港中华电力出资1亿,广东贷款3亿,其余的建设资金则向欧美银行贷款。有人把这一思路形象地叫做“借钱买鸡,养鸡生蛋,卖蛋还钱,还有钱花”。这一模式也打破了中国重大项目由国家投资的模式。
 
中广核成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
 
 
图: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英国政府、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署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最终投资协议等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受访者供图
 
“出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相当於出口200架中型商业客机,这对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5400家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影响力都极为重要。”贺禹强调,落地老牌核电强国英国,将成为中国核电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标志。
 
除“华龙一号”之外,中广核还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神经中枢”─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核电机器人等一大批科技产品。改革开放40年,中广核从当年的零资产,成长为了总资产近7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
 
至今,中广核国际化指数已达18.6%。除投资了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广核正在全球积极布局。在纳米比亚、哈萨克斯坦、澳洲等地,中广核已储备铀资源超过30万吨,可供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使用30年。中广核投资建设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2016年,通过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项目,中广核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最大气电发电商,成为埃及和孟加拉最大的独立发电商。在欧洲,中广核下属的欧洲能源公司短短四年成长为法国第五大新能源运营商,项目分布在法国、英国、爱尔兰等多国。
 
“目前低碳、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中广核作为清洁能源提供商和服务商,在核电领域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也有相当的优势。我们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清洁能源发展,为沿线各国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做贡献。”贺禹表示。
 
自主技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
 

 
图:正在建设中的“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广西防城港3号机组\受访者供图
 
大亚湾建设之初,国产化率只有1%,从水泥到地板砖全部都要进口,这让第一代“黄金人”夜不能眠。核电站的建设、运行过程中,用法国人的技术,处处离不开外国专家,这让贺禹心里不是滋味。“80年代从北京到深圳有一个梦,就是修百万千瓦的汽轮机。从法国回来后的梦想就是拥有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
 
2004年以来,中广核在大亚湾法国M310二代核电反应堆的基础上,改进出中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2010年,贺禹正式就任中广核董事长,“我上任后立即部署研发自己的三代核电技术。”贺禹表示,中广核在CPR1000的基础上,研发出具有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的ACPR1000技术,并在2014年成功研发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且充分利用中国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设备国产化率近90%,满足全面参与国内、国际核电市场竞争要求。2015年10月21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其中布拉德韦尔B(BRB)项目将采用中国自主技术“华龙一号”建设,并以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为参考电站。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至此走进了老牌核电强国英国。这一项目被中英两国领导人称为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
 
目前,“华龙一号”英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GDA)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布拉德韦尔B项目已於2017年底开始开展厂址适应性评价及可研工作。2019年将是“华龙一号”GDA项目最具挑战性的一年。“在GDA第三阶段工作中,我们需完成三份报告的审查,并根据审评不断修改。此外,还需完成英国版‘华龙一号’的设计改进项。”贺禹称,虽然任务重大,但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充满信心,未来“华龙一号”还可以走向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核电“黄金人”赴法甘做“小学生”
 
 
图:1989年12月26日,“黄金人”被法国电力集团安排在比利时核电站模拟机进行培训(左一为贺禹)\受访者供图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资金难题解决之后,随即而来的是人才匮乏,贺禹就是此时由北京热电厂调任大亚湾。来到深圳后,等待贺禹的是近乎残酷的培训生活。贺禹回忆,此后培训学员被分到了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等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封闭培训。贺禹坦言,学习法语时已经31岁了,没有任何基础,学习过程非常艰苦。“室友告诉我,说梦话都说法语,说得比白天还好。”
 
回到深圳后,他们又接受了半年的专业法语培训。贺禹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他们当时集中在刚刚建好的深圳南园小学上课,“我们是学校第一批学生。深圳的夏天湿热难耐,一群大老爷们住在宿舍里,资料摆满了屋子复习。”
 
1989年初,淘汰了三分之一学员后,最终110多人撑到了最后,被送往欧洲培训。他们的培训费用非常高昂,平均每人130万法郎,30年前相当於200万人民币,按照当时的金价,相当於50公斤黄金,和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相当。因此,这批赴欧培训的学员被称为“黄金人”。
 
刚到法国,贺禹坦言深受触动。“法国非常发达,普通人都住着独栋的房子,每家都有汽车。”看到了差距,贺禹和其他“黄金人”更有使命感。在法国培训,考试的压力丝毫没有降低。“两个星期一次考试,用法语和你聊技术,并且每两周交一个法语报告,至少3页纸以上。”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贺禹等113人拿到了法国颁发的运行人员合格证书,学成归国。当时大亚湾核电站正处於建设期,“黄金人”回国后要承担大亚湾核电站的调试、运营的重担。
 
当时的大亚湾核电站,法国人是主导,中国人是“小学生”,工作语言是英语。“刚回来开会时,我们是列席会议,一个月后就正式参加会议,再一个月后就主持会议,经过几件复杂的机组事件的处理后,我们得到了法方人员的高度认可,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1997年7月1日,法国人将大亚湾核电站的钥匙交到了中方厂长手里,中国人提前两年实现了核电“自主运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