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核电“黄金人”赴法甘做“小学生”

2018-12-19 03:18: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89年12月26日,“黄金人”被法国电力集团安排在比利时核电站模拟机进行培训(左一为贺禹)\受访者供图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资金难题解决之后,随即而来的是人才匮乏,贺禹就是此时由北京热电厂调任大亚湾。来到深圳后,等待贺禹的是近乎残酷的培训生活。贺禹回忆,此后培训学员被分到了北京的国际关係学院等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封闭培训。贺禹坦言,学习法语时已经31岁了,没有任何基础,学习过程非常艰苦。“室友告诉我,说梦话都说法语,说得比白天还好。”

  回到深圳后,他们又接受了半年的专业法语培训。贺禹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他们当时集中在刚刚建好的深圳南园小学上课,“我们是学校第一批学生。深圳的夏天湿热难耐,一群大老爷们住在宿舍裏,资料摆满了屋子複习。”

  1989年初,淘汰了三分之一学员后,最终110多人撑到了最后,被送往欧洲培训。他们的培训费用非常高昂,平均每人130万法郎,30年前相当於200万人民币,按照当时的金价,相当於50公斤黄金,和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相当。因此,这批赴欧培训的学员被称为“黄金人”。

  刚到法国,贺禹坦言深受触动。“法国非常发达,普通人都住着独栋的房子,每家都有汽车。”看到了差距,贺禹和其他“黄金人”更有使命感。在法国培训,考试的压力丝毫没有降低。“两个星期一次考试,用法语和你聊技术,并且每两周交一个法语报告,至少3页纸以上。”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贺禹等113人拿到了法国颁发的运行人员合格证书,学成归国。当时大亚湾核电站正处於建设期,“黄金人”回国后要承担大亚湾核电站的调试、运营的重担。

  当时的大亚湾核电站,法国人是主导,中国人是“小学生”,工作语言是英语。“刚回来开会时,我们是列席会议,一个月后就正式参加会议,再一个月后就主持会议,经过几件複杂的机组事件的处理后,我们得到了法方人员的高度认可,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1997年7月1日,法国人将大亚湾核电站的钥匙交到了中方厂长手裏,中国人提前两年实现了核电“自主运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