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嫦四落月传回全球首张“背影” 迅速登全球主流媒体头条

2019-01-04 03:18:35大公报 作者:周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这是嫦四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新华社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创造了历史──历时690秒顺利着陆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中国自此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探测月球的新篇章。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地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日10时1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处,探测器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撞击坑内。

助研月球太阳系早期历史

落月后,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这是中国航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上述载荷仪器将在月背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通过中继通信链路,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因为月球自身屏蔽了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在那里或将窥见大爆炸后宇宙如何摆脱黑暗,点亮第一代恒星。此次嫦娥四号的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其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建微型生物圈 绽放第一花

嫦娥四号还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带上月球,它们形成一个微型生物圈,人们期待月亮上能绽放出第一朵花。

“人类的本性就是探索未知。月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未知的世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究它。探测月球也会加深我们对地球和对自身的认识。”吴伟仁说。

嫦娥访月背 登全球头条

图:去年11月,在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展出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模型\路透社

据英国《卫报》、《华尔街日报》及英国BBC报道:3日,太空探索跨出重要一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环形山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历史上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一消息引得全球关注,迅速登上世界各国主流媒体头条。

中国将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索之旅,嫦娥四号探测器抵达月球背面后,将派出漫游车勘察月球内部。美国CNN、英国BBC以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世界主流媒体评价,这一壮举同时意味着中国在太空领域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也标志中国朝着更大胆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在2030年前运营一个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带领世界进入太空探索的新时代。

马斯克第一时间留言祝贺

据悉,前两次嫦娥任务从轨道对月球进行了研究,2013年的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表面。该次嫦娥四号探测器则是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完成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作为后续任务,之后的五号和六号将尝试在月球表面取样并带回地球。

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成功的消息公开后,美国太空总署(NASA)署长布莱登斯汀(Jim Bridenstine)随即在推特发文,祝贺中国,并指这是人类首次,更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员戴维斯形容,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成就”。同样关注太空领域探索的美国Space X行政总裁马斯克也第一时间在新华社推特帐号下留言祝贺。

中日印欧抢滩登陆探月

随着技术更新换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是载人火箭登陆火星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都先后提出月球探测计划。

美国“连线”网站称“2018年全球进行了难以置信的上百次太空领域的发射,2019年的太空活动也相差无几,其中还有不少将开创诸多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今年将有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个国营及私营机构计划发射月球探测器,对于多国集中在2019年开始探月计划,专家分析者其中有巧合,但更多是因为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美太空发展或沦政治牺牲品

根据时间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2022年建成功能完善的在轨太空站。等美国牵头的国际太空站在2020年代中期退役后,中国的太空站将是唯一一个此类平台,《华尔街日报》分析,该平台势将成为国际合作空间,中国政府将有机会带领全球团队在太空站开展科学研究。

亚拉巴马州奥本大学未来实验室的中国太空项目研究专家戈斯瓦米分析,在这场决定“谁将有能力获得太空中的巨量资源、确保贸易路线的安全并制定太空商业规则”的竞赛中,她认为中国“最有可能获胜”,这要归功于一项为未来几十年制定了明确目标的按部就班的计划。

美智库传统基金会的中国太空能力问题专家成斌则表示,美国太空发展目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且自2011年结束“穿梭机”项目以来,就开始依赖其他国家将美方航天员送上太空。分析人士认为,按目前进展,美国已很难按时间表实现2023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及在2033年将航天员送上火星,且以上计划还很容易成为政治变化的牺牲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