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理大教授:研“降落火星监视相机”

2019-01-15 03:18: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嫦娥四号月背登陆点示意图/理大提供

  【大公报讯】记者赵凯莹报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背,并经中继星传回史上首张月背全景图片,香港理工大学是幕后功臣之一,该校两个团队分别开发“月球地形测绘和地貌分析技术”及“相机指向系统”,助探测器找到可行降落点并拍摄月球图像。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精密工程)兼副系主任容启亮对於能参与探月行动感到荣幸,并透露理大将继续参与“嫦五”、“嫦六”探月任务及中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

  垂直移动120度 左右350度

  理大2013年曾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研究着陆点,并首次应用“相机指向系统”。面对今次登陆月背任务,再次参与的容启亮及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教授吴波均表示难度更大。吴波2016年3月起率领研究团队透过卫星图片等遥感数据,收集逾40万个撞击坑及逾两万块岩石资料,协助选取可靠着陆点。由於月背陨石撞击坑数量较月海多出五至十倍,地形高度差异可达16公里,几乎要垂直降落,“嫦四”降落难度比“嫦三”高得多。

  容启亮团队开发的“相机指向系统”继嫦娥三号后再获国家採用,二者设计相若,新系统重2.8公斤,长85厘米、阔27厘米、深16厘米,装在“嫦四”着陆器顶部,能垂直移动120度及左右旋转350度方便控制拍摄角度。理大工业中心副总监谭惠民称,系统薄壳以能反射辐射和抵禦低温物料製作,并尽量减少组装部件和接合点增强耐用性。   容启亮坦言,等待着陆过程十分紧张,直至宣布登陆成功并看到系统成功转动才鬆一口气。他透露未来会继续参与“嫦五”探月任务,并为中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研发“落火状态监视相机”,这将和月球用相机系统完全不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