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港区代表委员与在京港人畅谈新机遇 倡湾区法律合作

2019-03-15 03:18:53大公报 作者: 孙青川、刘佳男、刘舒婷、张琦、杨新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国人大代表陈曼琪(右)与在京香港律师关颖思(中)、在京港生谭力荣(左)对谈/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孙青川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香港青年的发展,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期间特邀在京出席两会的陈曼琪、高永文、谭耀宗、霍启刚、容永祺等多位港区代表和委员,参加《湾区青年说》栏目拍摄,与在京港青面对面交流,共话机遇,畅聊追梦。/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孙青川、刘佳男、刘舒婷、张琦、杨新雨北京报道
 
自当选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香港中小型律师行协会会长陈曼琪每隔一至两个月就要来到北京,提出创新建议,推动香港与内地法律界合作发展。今年两会陈曼琪带来了8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司法服务融合。
 
与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香港律师关颖思、正在修读法律的香港学生谭力荣对谈时,陈曼琪表示,“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出台了,我更加希望自己能做好香港与国家的沟通桥梁,带着香港人对发展机遇的期盼参加两会,希望回去的时候能带多一些好消息。”
 
“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我认为大湾区要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通,需要提供各类一站式服务,包括法律服务,因此提出在大湾区内实现应用三地法律,内地法律、普通法、葡语法处理案件。”
 
在回答关颖思提及如何在大湾区尝试“一地三法”等问题时,陈曼琪表示,目前前海法庭的涉外法庭已经可以处理域外法,“今年我建议加强大湾区涉外法庭当事人选择域外法的权利,容许香港事务律师、大律师经过培训考核后成为大湾区涉外法院的特邀法官,允许三地联营律师行在内地开业3年后转为本地律师行等。”
 
“一证三法”港律师选择更多
 
陈曼琪还有一项主打建议是,在大湾区设立“一证三法”涉外律师执业证。不少港人在内地即使取得内地律师资格,仍只能处理涉港人诉讼或非诉讼业务,陈曼琪希望“一证三法”能令香港律师不再绑手绑脚。
 
“目前来说,香港律师行在大湾区内与内地律师行合夥联营等形式有一定限制,年轻律师如果没有律所对口也无法执业,不利於香港律师在大湾区百花齐放。”陈曼琪说,“因此我希望未来大湾区内的法律服务不以律所为准入单位,而是允许个人自由出入。”
 
陈曼琪建议争取“一证三法”,不只是香港律师只可以处理普通法,一名律师经过考核,可以自由开展三地业务,处理三种法律。陈曼琪说,“建议可以尝试开放婚姻法、遗产法、刑事商业罪行等,这些都是与民生相关的领域,这样香港律师就不再绑手绑脚,选择可以更多。”
 
保持国际视野 丰富实践经验
 
在谈及有在内地修读法律的香港学生及执业年轻律师担心实现“一证三法”涉及三地协调、实现较困难时,陈曼琪则勉励,永远要对未来有信心,对国家、改革创新有信心。
 
“年轻人不要‘等运到’呀,要继续努力学习,获得实践经验,打好基础。这一刻不知道政策是否可行,但是提前装备自己,到政策开放的时候自然就是先锋。”陈曼琪说,“香港年轻人要保持自己的国际视野,认识国家,丰富实践经验,大湾区的机遇就随处可见。”
 
共话机遇 畅聊追梦

 
“两文三语”参与外交 讲好香港故事
 
 
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国家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就要珍惜这些机会/大公文汇全媒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与在京港青王柏荣、陈贵和对谈时,陈贵和提到在北京读书的他们有在政府部门挂职或实习的经验。陈贵和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强调鼓励内地毕业的港生从事政府工作,但例如港澳同胞参军或在内地做社区、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提到。对此,谭耀宗表示,很赞成港青作出这一选择。
 
谭耀宗表示,“我们民建联之前就提过,可不可以让香港青年返回内地做公务员,你们现在是挂职、实习,能不能直接做正式公务员呢?我们提了这个建议,有关部门回覆,是可以的。”
 
谭耀宗说,希望能给香港青年做外交相关的工作,因为港青“两文三语”,语言能力没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参与外交工作拓宽国际视野,“参与之后,你熟悉香港,可以介绍香港的‘一国两制’,讲讲香港故事。”
 
谭耀宗指出,希望能让香港年轻人多参与国际机构,“我们有对东西文化都了解的优势,我也希望,能通过加入到这些国际组织,介绍香港,介绍香港年轻人。”
 
财富管理需求增 港金融服务吸引力强
 
 
图:全国政协委员容永祺/大公文汇全媒体
 
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法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保险。全国政协委员、友邦保险(国际)委任之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与在京工作多年的港人郑智发、在北京修读财经学的港生陈德仪对谈时表示,这是很重要的讯息,因此他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公司服务中心。
 
容永祺介绍,内地同胞在香港买保险的新保单数量去年9月已超过180万份。他认为,人寿保险及财富管理业最重要的是有客户,而大湾区内有7000万人口,且人均GDP高,至2035年有机会增至现在的3倍,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香港保险业来说是很好的市场。
 
在大湾区内建立服务中心,容永祺认为,可以为已经买保险的客户提供售后、赔偿等服务,甚至便利缴纳保费。他提出,可以考虑采用类似“港股通”的封闭渠道,缴纳保费或是领取赔偿金均通过同一渠道,保障国家外汇不会流失。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投资渠道多,产品丰富,外汇自由进出,这在大湾区是绝对优势。此次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跨境保险产品,令香港金融服务产品,例如配置美元资产,对大湾区居民有很强吸引力。”容永祺说,“中央政府看到香港有很多优势,因此我不同意‘香港这次是被规划’,香港本是主动参与规划的一部分。”
 
探索九市不同机遇 分享创业心经
 
 
图: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刘佳男摄
 
与在京港青廖瑞华、李兴龙对谈时,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联会前主席霍启刚分享了许多创业心得。在京已算站稳脚跟的廖瑞华提出,眼见大湾区这麽多好政策,他是否应去大湾区拓展新空间。对此,霍启刚表示,这个问题很特别,“别人通常考虑是否该从香港北上大湾区发展,而你则是思考应否南下。”他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还是更多了解大湾区的情况。
 
霍启刚说,今年在两会的提案中也有讲,就是湾区交流应该更实在,避免为交流而交流,应该要有明确的主题。以创业为例,现在已有不少支持港人去大湾区创业的政策、资金等,但可以做多一步,举办一些创业主题交流团,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先尝试一下,获取一些基本资讯,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就像你买雪糕前,也要先尝一口才知道喜不喜欢,如果体验过之后发现符合自己的需求,自然会去主动探索。
 
“我有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学与一班年轻人交流,其中一位女生在中山创业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位女生和中山并没有什麽关系,无端端就去了那边创业,做饼店,结果很快分店一家两家地开,生意很快做起来了。”霍启刚说,原本这位女生以为中山的消费能力不能承受她产品的高定价,相反,中山市民的消费能力远比想像中强大。
 
霍启刚分析,如果她是去北京上海等地创业,很可能当地已有非常具规模的竞争对手,然而在中山,同类竞争对手相对没那麽多,从而能脱颖而出。
 
“其实大湾区9座城市的经济状况各有不同,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对於创业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创业者们应该多多了解其中的情况,化挑战为机遇。”霍启刚表示。
 
实现跨境医疗缓解安老压力
 
 
图:全国政协委员高永文/大公文汇全媒体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前局长高永文自去年出任医药卫生界别全国政协委员,两年来持续关注内地医改问题。在与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修读中医系的香港学生蔡炫芝、区成煇两位学生面对面交流时,高永文提出,随着内地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大湾区内城市间能更快实现跨境医疗服务,香港亦能得益於此,缓解医疗、安老压力。
 
面对蔡炫芝提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医疗合作时,会不会令香港医疗人才更加分散”的问题,高永文认为,解决香港公立医院压力问题,要靠培训医务人员及发展“双轨医疗”;同时要认识到,大湾区内的医疗合作,并不强调香港前线医务人员要去大湾区发展。香港有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这才是要与大湾区同道互相交流、提高的地方。
 
对谈中,还曾提到香港市民若选择跨境就医,目前仍面临没有医保及文化差异问题。
 
高永文说,香港市民接受跨境医疗服务并享受医疗保障,肯定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密切讨论的问题。
 
“我们已经踏出一步,比如香港长者的医疗券现在已经可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未来应用范围肯定会继续扩大。”高永文说,“同时跨境商业医保服务的发展,相信可以令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都能得到保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