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北斗“后卫”登场亚太定位更精准 国际首创混合星座设计

2019-04-22 03:18:15大公报 作者:刘凝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日深夜,中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新华社

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团队的首名“后卫”,这将为亚太地区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据悉,这也是中国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的第100次发射,此次发射开启今年北斗卫星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20日升空的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也被航天科研人员称为“爱星”,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团队的首名“后卫”队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表示,在北斗三号卫星“队友”中,有一名驻守在国门上方的守门员“吉星”(GEO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余18名都是全球组网的中场“M星”(MEO中圆轨道卫星),他们在近距离轨道绕着地球满场跑,进能攻,退可守。

“爱星”成全球组网坚实后盾

司职后卫的“爱星”,始终在亚太区域上方防守,以更广的区域、更高的精度帮助其他队员排除干扰,显著增强团队的整体技术指标,从而成为全球组网的坚实后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这种包含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专家表示,本次发射的IGSO卫星重量大、信号多、功率大。如果从地面上看,北斗三号系统的GEO卫星在天空中是静止不动的,而IGSO卫星则在天空中不停的画“8字曲线”。

据报道,该卫星轨道高度36000km,轨道倾角55°,周期24h,质量5.4吨,远大于其他国家2吨左右的IGSO卫星。

北斗今年将射8至10颗卫星

杨长风表示,北斗三号工程在去年底已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截至目前,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工作后,亚太地区的用户体验会更好,位置定位精度更高。今年北斗系统将发射8至1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完成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北斗三号组网的同时,北斗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杨长风表示,北斗在中国交通、农业、公安、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今年,将逐步加大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创新融合,不断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按计划,2020年,中国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提供特色服务。2035年,中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广泛存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北斗系统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长征“骄子”成功百发

图:工作人员在吊装卫星\资料图片

20日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甲、“弟弟”长征三号丙组成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共完成100次发射,成为中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

这次发射在中国航天人心目中被认为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射。发射成功后,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感慨万千,他用“长征骄子创新担大任”总结了长三甲系列火箭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在长征系列火箭中,不论是从设计之初的顶层规划及总体技术方案的前瞻性、全局性、适应性,还是从技术先进性,以及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性方面来说,长三甲系列火箭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技术不断进步,其运载火箭构型从3种衍生至11种,大部分产品技术状态基本稳定可实现批量化生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