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首届大湾区媒体峰会|文化对接生活 人文湾区聚才

2019-05-26 03:03:18大公报 作者:黄宝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参与“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分论坛的嘉宾为人文湾区建设点赞 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近代以来,岭南文化在社会变革、商业、艺术、武术等领域扬名海内外,无不诉说着粤港澳三地密不可分的血脉、文脉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人文湾区建设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之平行分论坛“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上,与会嘉宾提出让文化与生活对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示范圈,吸引全球人才,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最佳创业地。未来湾区应建立多元包容而拥有独特个性禀赋的人文生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使之发挥推动进步的功能。\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广州报道

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提及人文湾区建设,就离不开对湾区人文精神的正本溯源。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表示:“早在19世纪50年代或者更早,广东海上蜑家人就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大湾区历史、文学是中西自然融合并产生了历史的演变与传承。”在熊育群看来,繁荣的海上贸易塑造了岭南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性格和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湾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岭南文化铸开放进取精神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有没有澎湃的创新活力。文化创新是促进湾区城市群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方式之一。

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认为,历史和现代的经验都表明:有了开放、进取、包容和现实的人文精神,就能激发卓越的创意创新和创造精神。因此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在生活观、价值观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包容而拥有独特个性禀赋的人文生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使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推动进步的功能。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供应链、技术支撑、制造基础、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应以文化、科技、旅游、体育融合作为方法,带动文化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加强青年交流促人才培养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一条无形纽带,那么人则是纽带得以维系最关键的因素,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认为,“建设人文湾区,要让文化与生活对接。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示范圈,吸引全球人才,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最佳创业地。”

澳门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也指出,人才是最坚实的发展基础,增加文化交流碰撞,开阔视野,可以让青年未来更好地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研学之旅增港青国家认同

因此,与会专家纷纷建议通过三地青少年研学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大湾区丰厚的人文底蕴。

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凤琼希望推动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并建议未来青少年文化交流应该继续在内容上提质、在形式上创新。李卉茵也建议,由粤港澳三地青年为主体,共同推进大湾区流行文化建设和流行文化产业发展,增进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