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青邓耀升称,大湾区会有新机遇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两个月时间,可以做些什麼?怀着创业梦的香港青年邓文俊,花了两个月时间,走遍了粤港澳大湾区除江门以外的10个城市。在屋村长大的他坦言,初到湾区时,无人脉、无资源,除了靠一双腿跑得勤外,还幸运获得大湾区各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邓文俊感慨称:“来大湾区创业,你不一定要很成功。但你来了大湾区,你就很可能成功。”
“我当时两到三天就跑一个城市,逐个高新区去敲门。现在项目在松山湖落户,就是这样跑出来的。”邓文俊毕业於香港理工大学电脑学系企业讯息管理学位,属於技术派出身。但谈起生意一点都不含糊。他透露,初到大湾区发展,最多一日见8个客人,由早上7点到晚上宵夜时间一刻不停。目前创立的创龙科技AR技术项目,已经成功和多个大品牌合作,打响了名堂,计劃下一步生产硬件和配置服务器。
“内地创收比港多六倍”
“如果要在香港生产硬件设备,真的想都不敢想,但在东莞就很容易实现。”邓文俊说,东莞产业链是如此齐全,物流很快,找合作厂商同样方便。“花同样的钱,在内地创业的收益,可以比香港多5到6倍。”
同样到大湾区创业的香港年轻人邓耀升,身为香港百亿舖王邓成波孻子,也深感香港创业成本高昂。他最期望,大湾区可多开放大数据等资源,让企业都可以接触到市场最新发展情况,贡献出有价值的创新项目。邓耀升负责旧城改造项目,将一些工业大厦活化改造为写字楼和商舖。“在香港,可以购买土地进行改造,但在内地就行不通。需要跟村民和政府打交道,这个过程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他自信称:“大湾区是新市场,也会有新机遇。” (记者 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