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北京观察\底线已明 底部未现\马浩亮

2019-07-12 03:0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藉由大阪“习特会”带来的外交红利,中美重启经贸磋商。距离2018年7月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过去了整整一周年,经历了多轮的跌宕起伏,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和战术手腕,都有了较为充分的摸底和领教。

  今年5月,特朗普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再次加征关税,进一步激化了贸易争端。在此关键时刻,6月份的大阪G20峰会期间的高端接触,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暂时稳住了中美关係的继续下滑。

  几天来,美国祭出“胡萝蔔加大棒”的传统做法,又打又拉,软硬兼施。华盛顿近期对华为、大疆等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开了有限的“绿灯”,同时决定对之前加征25%关税的110种中国商品取消关税。这释放了一定的策略性善意,为重启谈判营造氛围。

  但要看到,美国政府对美企与华为开展生意往来依然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并且将另外325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依然存在。美方企图操控“提线木偶”的野心没有改变。所以,重启谈判这一动作本身,说明双方仍处於靠谈判解决问题的共识区间。但不能就此盲目乐观,贸易战仍未到底部反转阶段。

  中国同样做了两手準备,兵来将挡,“礼尚往来”。对於美方对110种中国商品取消关税,中方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关税豁免机制。一方面酝酿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但做了严格的限定,仅针对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於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的实体或个人;另一方面,对守法合规经营的外资企业不打压、不歧视、保护合法利益。这些做法,对於可能出现继续恶化的局面,留足迴旋空间。

  在目前的谈判阶段,“不卑不亢”依然是关键。中国已明确劃定了底线,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採购数据要符合实际、文本平衡性等“三个核心关切问题”。既要有理有节展开鬥争,但也不要轻言企稳回暖,避免误判或误导大势。除了战术层面的牵制,更主要的是要推进结构性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实质性开放、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争取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国际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增进经济黏性,为贸易博弈中累积积极因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