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时代歌者何建明书写奋鬥史诗

2019-09-17 04:24: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何建明多次进行社会调查和一线採访,为文学创作积累素材/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壮阔历程,既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奋鬥史,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富矿。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再到何建明的《浦东史诗》,中国报告文学以其“笔录历史”的独特属性,全景式地再现了70年来的风云往事。那麼,从中国报告文学的闸口踏进新中国的历史之河,在文学棱镜的映射下,生活现实又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面貌与轨迹?带着这样的问题,大公报近日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进行了独家专访。/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1998年,一部报告文学《落泪是金》,饱蘸浓情的揭示了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的艰难坎坷,直接促动了全国性的支教助学潮。2019年,一部纪实作品《大桥》,首次全面披露了“工程奇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始末,将国之伟力与民之智勇现於世人。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何建明用50部长篇报告文学,几乎完整再现了过去数十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大事件与大发展。

  实录港珠澳桥建设始末

  因为每当大事来临,何建明总是衝在一线,加上笔之所至横跨几代风云,因此文学圈都称他为“时代的歌者”。在这位“歌者”看来,过去70年,中国报告文学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二者可以被同步切分为三组不同的画面。“建国初期,大建设的场面和建设者的群像是报告文学作家们最主要的创作对象。”何建明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作品,对激励广大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号召全国青年向志愿军学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哥德巴赫猜想》标志着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崛起。”何建明说,从动乱年代结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开始蓬勃发展,报告文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素材与资源,并逐渐成为国人的一道“精神大餐”。何建明认为,反思与批判是这一阶段报告文学的最大亮点,这些作品也为中国全面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推动力。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反映社会发展和国家迈向全面强盛的主旋律作品在这一时期佔据了多数。”何建明的《浦东史诗》《大桥》等作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将探文体艺术多元方面

  “过去七十年,中国文学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持续释放着独特的正能量。”谈及新中国文学的历史地位,何建明举例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等,在当时的社会,对全体国人都产生过巨大精神影响。

  何建明认为,最近十年,随着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的口味要求和阅读档次也迅速提高,公众对文学和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向经典靠近、向实用靠近、向陶冶情操靠近的新风尚,使得文学在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获得了前未所有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勤勉多产的作家之一,何建明的笔也在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故事中不断得到滋养。对於接下来的创作计劃,他向大公报透露,“下一步,我的目标将放在探索报告文学文体艺术的多元化方面,即借助各种文学写作技巧,实现报告文学艺术的经典化与精品化,力争让每一部作品都能开闢一种新的创作模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