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特稿/国宝回家 彰显文物追索自信

2019-09-18 04:24: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物界称为“罕见青铜器珍品”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17日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向公民展出。作为大批曾流失海外又辗转回归祖国的重磅文物之一,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与600余件回归文物汇聚此展,诉说前世今生。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日前向媒体表示,此次展览规模大、文物多,文物回归故事十分感人。据介绍,在文物追索的25个案例中,每个案例中都汇聚着中华儿女拳拳爱国之心,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文物守护者的心血与努力,也蕴含着许多精彩曲折、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伯远帖》《五牛图》《中秋帖》等广为人知的“国宝”级文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实施的抢救征集文物工作后,重回祖国怀抱,收入公共馆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但同时,文物破坏、流失也非常严重。尤其是近现代,清末开始,国力衰退,屡受列强欺凌。流失的文物也大部分是那个时代开始大量外流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这其中不包括私人收藏,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左右。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最多的7个国家分别为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法国。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未来,在政府和民间爱心人士的合力之下,将有更多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中通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