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珠海60年对澳供水近23亿立方米

2019-12-15 04:24: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这是珠海第四条对澳门供水管道工程通水仪式现场\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2019年是珠海对澳门供水的60周年。中新社14日发表文章,回顾了60年来珠澳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故事。

  文章介绍,澳门人口多,但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且常受鹹潮(当河流淡水量不足,海水倒灌,令河流混入鹹水)所困。1959年,澳门知名人士何贤、马万祺等人,以澳门中华总商会的名义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请求援助。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向北京汇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同意立即部署建设对澳门供水工程。

  为此,当时的中山县从全县25个公社抽调4000人到湾仔竹仙洞建设水库,86岁的罗雄超夫妇就在这个建设队伍中,“虽然建水库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俩为能参与解决澳门同胞的用水困难感到骄傲。”罗超雄的老伴黄凤娟说。现在,他们一家三代人都在从事对澳供水工作。

  “春节喝鹹水”成为历史

  1960年,总库容量240万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库建成投入使用,澳门同胞迎来清冽淡水;1985年,珠海市自来水公司与澳门自来水公司正式签订供水协议,依靠竹仙洞水库扩大向澳门供水。

  2011年5月,珠澳供水系统中最大的蓄水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的竹银水库建成,与平岗─广昌鹹期应急供水工程及同期建设的竹洲头泵站一同构成了竹银供水系统。这个系统为整个珠澳供水系统增加了4011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和65%的淡水储备。从此,澳门在春节喝到鹹水的情况再没有出现。

  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许蓓蕾表示,60年来珠海对澳门的供水接近23亿立方米,已从最初的每天8千立方米,增长到如今的每天30万立方米。现在,有近3千名专业人员在珠海对澳供水工程工作,为澳门经济发展与市民的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用水安全保障。

  “澳门回归之后的20年,城市需水量是过去的2倍多,侧面说明了澳门经济的飞速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