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手写家书寄哀思 清明祭祀重人文关怀

2020-04-06 04:24: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韩毅、赵臣报道:清明节拜祭祖先是流传数千年的传统习俗,但今年的清明节,因应新冠肺炎疫情,为免清明祭扫人员聚集,各地陵园推出网上纪念、手写寄语、统一代祭等方式,让民众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在坚守防控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同时推广了文明、环保的祭扫新观念。

  据新华社报道,4月4日内地各地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群众1336万人次,通过网上建立纪念空间、书写寄语等方式满足群众祭扫需求,网络祭扫逐渐成为今年文明祭扫新风尚。当日各地举办公益性集体代祭服务约8500多场,完成个人代祭服务约22万宗,群众通过网络、手机直播等方式观看祭扫仪式,缅怀逝者。

  逾千万人次选择网络祭扫

  “殡仪馆準备了卡片和信件,供前来祭扫的家属手写家书,可挂在墓边或祈福树上,旨在提倡新型祭祀,表达人文关怀。”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工作人员称,该馆同时推出免费“云祭扫”服务,市民可在手机上建立“祈福馆”,上传逝去亲人照片,还可网上献花、写祝福语云端表达思念。

  重庆市民李女士表示,手写家书别致而有意义,把心裏话写上纸条上,缅怀逝去亲人,文明祭扫,方便环保,也能充分表达心意。61岁的重庆市民郑先生坦言,“西昌两次山火都发生在清明期间。传统扫墓会放鞭炮、烧纸钱,污染环境,还容易造成森林山火,现在该转变观念了。”

  在安徽省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天上人间两相隔,相思相念永不忘”、“这一年裏你过得还好吗?我们大家都很想你,爷爷”……一张张手写卡片搭配丝带贴在祈福墙上,为不能前来祭扫的民众表达哀思。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陵园微信公众号上收集民众写给逝去亲人的留言,并誊写成卡片,代为表达心意。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