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王小红穿汉服出门被看为“奇装异服”,今天再穿汉服出门,收穫的则是欣赏艳羨的目光。汉服文化,从早期的圈子层面精神需求到今天成为一种消费符号、时尚搭配,离不开汉服文化爱好者的坚持推广、社交媒体的助力,以及国家近年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引导。
当汉服已进入大众视野,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同时出现:撕“形制”(汉服的款式)和撕“山正”(山寨与正版原创)正是汉服圈最为常见争辩。前几年刚大学毕业的林雪晴入坑,不曾想到自己照片发声汉服论坛却引来各种嘲讽。“穿山甲”(穿着山寨衣服的人)、LOW等字眼,让她一度无法融入。她很难接受的是,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既是同袍难道不应该多一点包容吗?
幸好,圈内如今渐成共识,认可还没有到定标準的时候。於是,大家默认不违背基本原则细节和设计改动,对一些年轻人将汉服与高跟鞋、帽子搭配的做法,圈内人态度也变得相对包容。争议仍在,但汉服热出现,也引起大家对传统该如何存续的讨论和思考,同时为整个汉服产业的发展带来更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有传统服饰研究专家认为,“汉服热”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於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汉服热为代表的古风产业,离规模化持续性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正如汉服千年之后才缓缓回归,给予足够耐性和宽容才是契合行业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