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两会前瞻 | 大数据抗疫推进常态化防控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020-05-20 04:24:53大公报 作者:张宝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4月22日,医护人员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神内一科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情况\新华社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延宕了两会的时间,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大公报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就“防控传染病”“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精准性”等“涉疫话题”发声,他们建议,应重构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并建立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国家应急医学和战略储备中心。此外,还应当改革应急部门顶层设计,加强配套立法,捋顺权责关系,并尽快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加强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有分析指出,今年两会的“涉疫话题”将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讨论、总结中国在这次全民抗疫进程中的宝贵经验,以及如何提高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精准性;其二,针对抗疫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进行分析,比如如何进一步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以及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等。

倡建应急储备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建议,应建立应对百年一遇大疫情的国家应急医学和战略储备中心。我们需要有一个大体量的公共卫生应急中心,这个应急中心也应该具备战略储备功能。同时,这个应急医学中心还可以兼任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我们宁可备而不用,但绝不能用而无备,要真正能够做到应对百年不遇大疫情的救治的公共安全堡垒和科学堡垒。

针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与长效机制;构建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构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完善防、控、治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李为民还建议,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报系统及长效机制,让广大医疗机构可以将一线发现的可疑线索快速直报,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促修订传染病防治法

据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统计信息,截至13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已收到近300件涉及疫情防控工作提案。而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亦建立起政协提案工作“快速通道”,对有关疫情防控以及其他时效性较强的提案及时分类处理,第一时间以参阅件形式送有关部门,并纳入提案审查程序,确保所提意见建议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认为,依法防控是党和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原则。为了明确应急状态下事件处置方法和程序,以及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加强法治意识,用法治思维来处理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为科学的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有效遵循的依据,防止出现权责不明所导致的防控措施无序的混乱局面。同时,对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协同卫健委、疫情防控中心应对应急事件的现状,应当改革应急部门顶层设计,加强配套立法,捋顺权责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巧利也认为,目前传染病防治法中的部分条款和一些新颁发的法律法规不脗合,建议尽快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是应该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建议,建议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提供信息,有需要的部门可以及时获取运用这些信息,让部门间协作更顺畅,把大数据带来的有利作用固化下来。

完善疫情通报 湾区联防联治

香港民建联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能力”的建议写进了今年两会的建议和提案里。据悉,香港民建联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完善疫情通报交流机制;全面提升防疫装备及物资的制造、运输及储备能力,并鼓励及支持加强研制高科技防疫抗疫装备如可重用口罩等;在个人、社区、传染病预防,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范畴,加强推动健康宣传及健康教育。

另据香港工联会处消息,对於常住人口超过7100万人、人口流动性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疫情初期,口罩等防护物资在内地及香港均出现供不应求。

香港工联会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湾区各地政府应加强各方面联防联治机制功能、共同建立资源与装备补给制度等,并建议中央政府特别加强对医护设备(口罩、保护衣、防疫药品等)的管理,规定每个省市都设立相应的物资生产线,缩减跨省调动物资时间,并规定保持6个月储备,除了让医护人员得到充分保障,也确保在疫情发生时应急口罩等物资能及时有效投放市场,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人民健康。

建信息直通制 及时高效控疫

图:4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太阳广场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宣传活动。图为市民在查看宣传单\新华社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一些部门与官员迟滞的应急反应表现,也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甚至有冲突存在密切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有必要增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直通机制,避免因分级管理、逐级上报的机制影响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巧利也认为,目前传染病防治法中对各级政府的职能权责未能明晰,造成基层政府特别是县市人民政府在处理传染病疫情时,难以做到及时、公开和透明。传染病的防控需要群众的参与,如果群众不知情不能够很好的参与配合的话,那麽也容易延误疫情处理。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日前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应研究并确立“国家防疫日”或“国家公共卫生日”,以此来不断提醒和强化国民对自身生活习惯改善、增强防疫意识及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健全防疫体系等方面的国家治理建设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认为,设立相关警示日,目的是起到警示作用,让广大民众怀有敬畏之心。以此强化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推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万众齐心 打赢抗疫战

累计从全国29省份和军队系统派出345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援鄂

累计向湖北省供应医用防护服超502.88万件、隔离衣超192.54万件、医用隔离眼罩超130.09万个、红外测温仪超18.6万台

火神山医院仅10天完工;建设雷神山医院耗时仅12天,10余家方舱医院火速建成

话你知\中国及时准确公布疫情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原则,及时发现和排查病例

基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数据

不断查漏补缺,完善上报机制,统一统计口径

及时公布确诊病例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建立强有力的监督问责机制

资料来源: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网站

培训专业人员 快速应对疫情

图:工作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杂质检测\新华社

2003年爆发的沙士疫情,加速了中国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进程。十余年来,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应急的体制机制。但此次新冠疫情却暴露出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缺陷。

“综合性医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还有待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由於职能分工,综合性医院更多关注一般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防疫存在薄弱和缺失。同时,传染病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医院长期关注的是肝炎、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但在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方面较弱。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建议,应该要组建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置的人员队伍。

谢文敏认为,这次疫情反映出卫健委和疾控中心的危机意识不强,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因此,必须培养公共卫生事件收集和及时处置的专业人员,每年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实现应急事件专业人事的全覆盖。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