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国情教育\教育衔接造英才 家国情怀传世代

2020-05-29 04:29: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特区政府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内地交流团,图为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网络图片

  为了让孩子可以接受全面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香港家长林先生让儿子转学到广州读书。“内地的师资素质、文化氛围和教育质量,会比香港更让我放心。”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认为青年必须加强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国情,认识自己的国民身份,在投入国家建设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发展机遇。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要构建大湾区基础教育衔接协同的大体系。也有代表说:“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学生而言,就是认识祖国国情最好的窗口。”\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报道

  “孩子的成长,家国情怀是必不可少的。”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乐告诉大公报:“如果没有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就会弄不清楚现状,容易陷入迷惘,继而误入歧途。”缪国乐认为,国家的未来寄讬在青少年身上,大湾区要打造人才高地,离不开对人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学生而言,就是认识祖国国情最好的窗口。”

  内地就读港生增多

  缪国乐是广东一所民营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他对教育问题有深切体会。受香港暴乱事件影响,集团去年以来陆续多了主动到内地学校就读的香港学生。“现在香港学生数量约佔我们学校的5%。”缪国乐说。

  “孩子并非天生对历史冷感,最主要看校园环境是否提供这样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缪国乐留意到学校裏的香港学生,对国家历史课程内容接受程度很高。部分香港学生到学校一段时间后,会对过去所接触的东西有所反思。

  逐步实现学制衔接

  “这次两会期间,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中国国情和历史的教育。”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告诉记者。陈勇认为,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历史,才能对整个国家有更加客观的认识。“要改变年轻一代,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

  “爱国的方式可以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陈勇认为,感性就是对国家历史和民族历史的认知,需要加强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而理性的认知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让香港与内地的发展联繫起来。为此,他提出支持香港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内地主要城市可以参考深圳及相关城市的做法,优化相关手续,包括办理入学及各项证明,让港澳学生可以接受当地中小学义务教育。”

  “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範大学副校长许玲表示,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首先要构建大湾区基础教育衔接协同的大体系,逐步实现学校学制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教学内容衔接等。

  香港家长林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在广东一所中学的港澳子弟班入学一年来,叛逆的思想改变了不少。“最起码他对祖国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会觉得自己毕业后能在大湾区有自己的机会和出路。”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