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磁热治疗造影狙击肿瘤

2020-08-03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千年对於生命不可谓不短,然而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永信研究的、从几百万年到几十亿年前不等的古地磁而言,无疑是小巫见大巫。骤眼看来,古地磁研究似乎难以创造直接经济价值。不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为各种应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而潘院士亦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生物地磁学的医学应用上,在磁小体、磁性铁蛋白等生物磁性纳米矿物方面取得突破。“生物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在肿瘤的成像甚至治疗方面取得作用,我们尝试着做一些应用的可以回报社会的事情。”潘永信说。/大公报记者 冯 雷

  作为一位古地磁学科学家,潘永信已经在这领域躬耕几十年。他曾经在一次科技会议中表示,“我是做地球物理研究的,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它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因此,他的研究领域除了岩石磁学、地球磁场古方向和古强度变化外,也延展到生物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等应用。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显示了中国在世界地磁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成果丰硕 拥四发明专利

  潘永信提出了生物与地磁场协同演化的观点,在磁小体、磁性铁蛋白等生物磁性纳米矿物的矿化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推进了生物地磁学的应用研究。根据公开资料,潘永信在该领域参与取得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有四项,包括双向收敛磁细菌收集装置、一种单分散性人铁蛋白的製备方法、一种双功能肿瘤诊断试剂及方法,以及一种具有细胞结合性的磁性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儘管经已建树颇丰,享誉海内外,潘永信仍一直追逐着科学的前沿。据中国科学院官网去年三月一日的信息,潘永信等人成功通过生物仿生矿化,合成了铁蛋白壳内含有赤铁矿/磁赤铁矿的磁性铁蛋白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研究结果表明,磁性铁蛋白纳米颗粒具有固有肿瘤生物靶向性、铁氧化物核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高等明显优势,具备研发高品质T1和T2磁共振造影剂的优良条件。这项研究也是基於铁蛋白壳多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於诊断和治疗一体化试剂研究的新进展。

  在本身的地磁学研究领域,潘永信也取得了众多科研成就。他确定了菱铁矿等多种矿物的热─磁变化规律,拓展了岩石磁学理论和应用範畴。通过末次冰期黄土的相对古强度研究,论证了黄土等记录地磁场变化的可靠性,揭示出了1.2百万年以来黄土层至少记录了七个地磁漂移事件。

  反覆求证 探索“地磁之歌”

  古地磁信息,记录在某些岩石和沉积物裏。几十亿年的磁场变化,可通过测量不同时期地层岩石的磁性记录来确定。潘永信的导师、中科院院士朱日祥曾就古地磁研究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地磁场(变化)在歌唱,岩石与沉积物是磁带,我们的任务就是读磁带。”要在不计其数的“磁带”裏读出古地磁的“歌唱”实非容易,但潘永信在这繁琐的工作中自得其乐。他以为这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这研究探索过程也很苦恼,但一旦做到了,很兴奋喜悦,或许只能感受不能言传。”潘永信说,一些课题一做可能需要几年,反反覆覆的求证和实验,过程煎熬,但是知道目标在哪裏,会坚持下去。他坦言,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而他的研究成果,也将成为后来者的阶梯。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