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网罗万象/高考满分神作 网民吵翻天

2020-08-09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嚆矢、振翮、孜孜矻矻、祓魅”,“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冷门生僻的词语,超出一般高中生认识範围的哲学家,它们出现在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到底是曲高和寡还是实至名归?该作文一经公布就引发热议,质疑的一方认为,文章实际内容空洞,主题思想不清晰,令人费解;而支持的一方觉得,文章用词典雅,作者个性化表达,是一篇佳作。/大公报记者 俞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材料,自行选择角度写作。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於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这是这篇作文的开头,晦涩的用词成为质疑一方最主要的观点。“需要用到‘嚆矢’麼?写‘开端’不就完了麼?这麼标新立异有意思麼?”

  猛抛书包 小说家呻难明

  说来惭愧,为了看懂这篇作文,记者翻出新华字典和古汉语词典,逐字逐句查了文字的出处和用典的史料,花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才将字义与文意了解大概。在记者所处的媒体群裏,许多同行更是拿出读书时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架势,将作文裏的重点难点画圈,再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总理解。“似乎没什麼必要”成为不少同行的共识。

  “撇开引用不谈,没有一句话是好好说的。”悬疑小说家、《萌芽》主编赵长天之子那多坦言,“文章需要準确传达作者的情和意,很罕见的时候,我可以理解作者在当代汉语裏找不到合用的词,必须往生僻裏找,但我个人写作生涯裏从未碰到此类情况。这篇满分作文裏每一句话都有普通读者不熟悉的词彙,这是迫不得已?”

  作家马伯庸也对此评论道:“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学术语句。问题在於,没这个必要。作文裏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樸素的词句来组织。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讚者:具思辨摆脱材料作文

  “这篇材料作文之所以能得满分,或许主要在於其思辨性,虽然有人质疑其所用的生僻字,并不必要,但也可以说是个性化表达。给其满分,并不是鼓励其他学生也效仿这种做法,而是尊重、倡导个性化表达。”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近年来,中国的高考作文普遍出材料作文,不少考生按照应试作文的套路去写,很容易导致“千篇一律”。这篇材料作文最终获得满分,可以发挥其真正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作用。

  “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会给满分!”著名诗人、小说家黄梵也认为,该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不单一,很有思考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则表示,这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像这个孩子一样写这样的作文,而是鼓励、尊重自己个性化表达的一个行为。“前提就是真正的尊重个性,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力,这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希望和根本所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