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社区已不设体温检测,但仍按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防病知识普及等工作,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并做常态化消杀,清理卫生死角等。”她称,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将采取应急预案。对重点地区返渝人员按网格划分排查管控,建立台账、走访入户、电话摸排,搭建立体化、网格化防疫体系,实现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目前入境防疫管控是入境就集中隔离14天,社区相对安全,我们社区已很久没有防疫特殊任务了。”
和睦路社区有6800户家庭,14012人。其中,棕榈泉国际花园是重庆高端国际社区,亦是该市最大的外籍人士集中居住小区。有4017户家庭,逾7000居民,包括900多位外籍居民。同时,和睦路社区有2000多户“农转非”安置房居民,这76个单元楼,没有物业管理,靠政府兜底,疫情防控难度较大。“我们把和睦路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大概900户居民。网格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配备1名网格员、居民楼栋长、社区民警和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及自愿者。”姚红梅称。
高清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区党委书记姚红梅介绍疫情防控(韩毅摄)
视频连线测体温 低调入户检核酸
高清翻译为英文、韩文的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区境外人员服务站(韩毅摄)
“棕榈泉社区的韩国人居多,对此,我们把防疫宣传资料全部翻译为英文和韩文,以便对外籍人士进行防疫管控。”姚红梅介绍,2月下旬韩国疫情暴发,从境外返渝人员须居家隔离管控。为确保其不出门,社区工作人员会施行专班制,每天上门测体温。担心社区人员每天走街串巷,危险系数更大,有居家隔离的居民不愿开门接触,社区就灵活采取每天上下午视频连线,第一,看其是否在家;第二,返渝人员用家里的额温枪测体温并视频连线,社区保存视频,通过此种方式确保他们在家健康。
高清防疫宣传横幅和展板在棕榈泉国际花园被翻译为英文、韩文(韩毅摄)
6月27日、6月30日有两班“快速航班”抵渝,“快速航班”指从韩国直飞重庆的航班,乘客均是在渝工作生活的韩国人或家属,他们中很多人住棕榈泉社区。姚红梅说,当时实施的是入境“2+12”政策,入境后,从机场直接送到指定酒店隔离2天,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再派专车接回家,居家隔离12天。居家隔离后还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在棕榈泉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士14天内不能与在渝家属见面,社区为外籍人士家属安排了酒店住宿。”姚红梅介绍,每天专管员与返渝外籍人士对接,视频连线测体温。他们每天11点按时把生活垃圾放门外,由专人收捡,专车运送处理。入境第13天须上门进行核酸检测,社区和卫生中心制定了比较完善方案,统计返回小区居家隔离外籍人士数量,规划医护人员从顶楼开始,逐一对居家隔离的返渝外籍人士做核酸检测,不走重复路。
今年6月,重庆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效果。姚红梅表示,若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在社区工作,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社区派专车将医护人员载至小区车库电梯口,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一起拿设备上顶楼,在消防通道穿好防护服,确认楼层公共区域没有居民后,医护人员再由高到低逐层入户进行核酸检测。“当时一共检测了140人,17名医护人员分两批次入户检测核酸。”
“1+1+2”包片入户 防疫意识不松懈
天宫殿街道辖区内有重庆火车北站等重点交通枢纽,流动人口多、物业小区多。天宫殿街道有93个住宅小区、12个商住小区,64016户家庭12.1万人,218家酒店、正常经营民宿小旅馆395家,企业3575户,个体工商户3360个,40多家窗口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星湖路社区副主任黄丹丹强调,“社区防疫排查,容不得一点遗漏,不能有一丝松懈,我们排查越细,群众们就越安全。星湖路社区从疫情爆发到现在都没有确诊病例,也没有疑似病例。”
黄丹丹称,疫情严重时,该社区实施日常网格化管理,以党员突击队和党群先锋队为骨干,连同物业单位、卫生服务站、派出所等,配备一名社区干部、一名网格员、两名医护人员的“1+1+2”模式。星湖路社区14个小区被分成17个网格,以“1+1+2”模式包片入户,进行防疫宣传、疫情排查。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上报,尤其是重点地区回渝人员,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防疫意识时刻都不能不松懈。
以前防控会逐层递进,视觉上,要在小区张贴海报;巡逻车喇叭宣传,让声音无处不在;社区LED屏循环播放宣传片,防疫知识还在微信群推送,请居民代表发朋友圈,推送短信、悬挂横幅等,宣传防疫知识的同时,也鼓励居民积极报告从重点疫区回家的邻居。黄丹丹说,“目前进社区须查渝康码,人员密集点、社区大型超市、企业单位要检测体温。每天推送疫情信息,并实时跟踪疫情状态,若有重点区域返渝人员,会及时报备,立即做核酸检测,呈阴性后还要居家隔离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