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跨境港企 绝处奋起

2020-09-20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之下,百业萧条,赴内地创业的跨境公司受尽煎熬。香港“封关”已超半年,第三波疫情下,深港两地正常通关仍没有时间表,原本布局两地的跨境优势,如今却因人员、资金、设备无法过境造成业务停滞。面对困境,企业的选择各不相同:有人申请破产黯然退场,有人转战其他市场,有人暂时停产专注研发,亦有创业者拿出多年积攒收益退赔客户、维护公司信誉,寄望东山再起。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念,受访者不禁感叹,跨境创业者需在绝境中奋起。\大公报记者 何花

  坚持了159天后,邵燕宁没有等来撤销“封关”的消息,等来的却是来势汹汹的香港第三波疫情。四年前,邵燕宁与北京合夥人开了这间从事出境遊业务的跨境公司。两个月前,在位於香港沙田的办公室,她与合夥人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关闭北京公司,仅保留香港公司8个人。回忆疫情以来的经历,她直言像是一场噩梦。“退机票、退酒店、退VIP会费……最高峰时期,我们一天接了120个退票电话,退了1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团队的心情都非常沮丧,有女同事躲在洗手间偷偷哭。”

  不申请破产 为客户办退费

  去年的修例风波,加之随后的新冠疫情,香港旅遊业四面楚歌。2月份疫情爆发以来,内地客大减,大部分旅遊公司陆续暂停出境遊。邵燕宁和同事们经常在办公室发呆,机械般接听客户打来的退票电话,办理退费手续。

  邵燕宁告诉大公报,公司主业是承接内地人出境到香港和国外遊以及港人内地遊,还跟携程等旅遊平台合作,给会员提供全套旅遊服务。公司成立后适逢内地出境遊火爆,运作顺风顺水,疫情前北京公司已有约60人规模,年盈利近8000万元。但因疫情“封关”后,大部分人员往来冻结,这些利润已全部用於客户退费和维持公司运转。

  邵燕宁叹了口气,道,“其实很多人劝我把整个旅遊公司都关掉,公司破产后很多费用不需要退了。”但看到身边很多旅遊业界前辈,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将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为客户退票。她还是坚持保留香港公司,为所有客户办理退费。“不想被人家说我破产跑路,还想诚信做人,而且我还喜欢旅遊。”

  转搞港本地遊 “先活下去”

  “旅遊业是香港传统的优势产业,就这样完了吗?”疫情以来,身边的公司一个个关闭,同事一个个转行,邵燕宁经常反问自己是否要放弃。从小热爱旅行的她,已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自在不同国家旅行的经历,让她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也让她看清自己无法甘於现状。於是今年27岁的她选择在香港旅遊业受新冠疫情衝击的最艰难时期加入香港旅遊业议会,担任委员一职。“如果大家不想做了,谁来做呢?香港就没有旅遊业了吗?那香港的国际形象会受影响。我们是年轻人,未来还有很多机遇和可能,要从自己开始改变。”

  公司要绝处逢生,必须尝试新想法,邵燕宁和同事们决定先转型做本地遊。她和同事在社交网站上创立了一个本地遊频道,跟知名演员合作拍摄香港本地遊系列影片,并组织多场直播引导年轻人深度体验香港。“元朗的草莓园、太阳花,流浮山的海鲜和绿色遊都是近期拍摄的主题。”本地遊营业额不大,与前两年不能相比。邵燕宁说,当务之急是先活下去。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