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我在医院出力 让病人康复团圆”

2020-10-01 04:24: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中秋节,留守内地医院的港青赵梓烽(左一)跟随医院老师学习\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中秋已至,一轮明月独挂在空中。今年23岁的港青赵梓烽,无暇看窗外的月色,他正忙着在厨房用猛火翻炒一道海鲜。今年中秋节对赵梓烽而言有些特别,这是他23年来,第一次没有在节日裏和家人团圆,第一次没吃上老爸所煮的家乡菜。不过,在暨大求学4年的他,月明之处即故乡,逆行不感孤单,煮起菜来驾轻就熟。“今年中秋节我会在广东江门五邑中医院实习。虽然无法和在香港的家人一起度过,但我在内地医院前线出力,让更多病人康复治愈回家团圆。家人也会为我感到自豪。”这个大男孩爽朗地说道。\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疫情之下,香港和内地不少家庭被迫分隔两地。对於赵梓烽一家而言也一样。但这次赵梓烽不再是在后方被保护的孩子,而是上前线的“逆行者”。“我上个月一直在发热门诊工作,算是在医院的第一线工作。心裏没有太害怕,因为我学医的初心,就是让更多病人治愈,可以成为抗疫的一分子是我的光荣。”秋风飒然,气温有些微凉。披上医生服,戴好手套和N95口罩,戴好绿色的医用帽子,赵梓烽完成了“武装”。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深绿色防护服说:“这个是二级防护服,一般我们去急诊和发热科门诊就要穿上。”理顺衣领,照照镜子,赵梓烽按时来到医院值班,穿梭於各个科室之间。

  在内地支援队身上看到责任

  “今年2月的时候,我在香港家裏,看到内地医护人员写请愿信要到前线支援。今年8月香港爆发第三波疫情时,又看到内地医护义不容辞地来香港支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赵梓烽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中秋节不能和家人一起团聚,但可等疫情过去后大家再补过,病人的病情是不能等的。

  往年的中秋节,赵梓烽总会在家裏和父母以及两个姐姐一起过节。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总是备受关爱。“爸爸曾经学过厨,最叻是煮东莞菜。”今年中秋节前夕,赵梓烽在手机上和父亲视频聊天。“今年中秋煮什麼大餐啊?你们怎麼过节呢?”镜头另一端的父亲,看到孩子,笑不拢嘴。“和你两个家姐一起吃饭,煮家乡菜咯,碌鹅。”“我中秋节不回来,有没有挂住我先?”父亲笑了:“梗係有啦。”两父子都对着屏幕笑了起来。“有没有寄月饼过来给我吃?”“寄不到,海关那边过不了。”父亲又叮嘱:“中秋节,你也吃好一点,自己注意身体,努力实习。”“放心啦!我都会和几个朋友一起煮大餐吃。”

  家人都觉得赵梓烽在暨大求学四年,成熟了不少。“大一刚离开家裏,独自来内地读书,起初并不习惯,起居饮食、钱财打理都要靠自己。不过慢慢地,自己的自制能力、理财能力、生活管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他现在不仅是学生,也是病人信赖的一名实习医护人员。

  人远心不远 明月寄相思

  赵梓烽实习所在的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处於著名侨乡江门,院内随处可见港商捐赠留下的痕迹。在医院候诊大堂内,悬挂着一面“振兴中医、服务社群”的牌匾,由香港中国医藥针灸研究院院长、香港尚武慈善社理事长於1996年所赠。那时赵梓烽还没出生。医院另一幢“伟伦大楼”,楼名由著名港商利国伟所题。“医院裏还有好几位来自香港的老师。大湾区,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人心的距离都很近。”中秋佳节,虽然和家人分隔两地,赵梓烽不觉得大家距离遥远。不期然抬头,他和家人都望见同一轮圆月。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