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清华学子对话北上港青”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参与者合照\大公报记者朱烨摄
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的发展新阶段。新时期裏,港青在内地都有哪些发展机遇?如何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民心相通?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共同主办,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支持的“清华学子对话北上港青”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众多来自香港不同领域的青年才俊与清华学子齐聚一堂,畅谈在内地工作的心路历程、机遇挑战,分享在不断融入祖国大家庭过程中体味到的家国情怀。
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全球合夥人邹兆麟,北京布洛克快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郑智发,香港著名音乐製作人、音乐监製及作曲家张家诚,北京大学第一位香港行政老师、港澳台学生与交流事务室项目主管王柏荣以及北京大学港生徐天赐等参加本次座谈,并分享了各自在内地的小故事。现场气氛热烈,笑声阵阵。座谈会结束后,几位清华学子又分别对上述杰出港青进行了专访。
“老北京”港人畅叙赴京故事
事实上,邹兆麟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1983年读中学时的他就已经以遊客的身份到过北京,自1994年后因工作原因,更是每周一次不间断地出差北京。直到2003年,他希望举家搬到北京,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妻子的反对。“我用了5年的时间说服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於在2008年‘连哄带骗’把妻儿都带到了北京。”邹兆麟说到这裏笑得有些狡黠。“结果现在,他俩都爱上了北京。”说起北京乾燥的天气,他更是笑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北京的天气,反而回到香港会流鼻血。
新闻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成立
此次座谈会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新闻实践教学的一次创新合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介绍指出,此次合作将採取“主讲教师与业界导师1+N”(1位清华授课教师+N位大公文汇集团的业界导师)的模式,由业界导师现场指导清华学子进行新闻策劃与採写,并在大文集团媒体平台发布。同时,挂牌成立“大公文汇集团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双方在报纸转型、媒体融合和融媒体建设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合作。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北京新闻中心主任秦占国在座谈会上表示,该合作不仅能促进内地和香港的青年人交流,同时也为“準新闻人”提供了亲身採写一线的实践机会。“希望能藉此搭建两地青年之间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