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第四波疫情爆发以来,本地新增病例持续高企,社区存在较多隐性传播链。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谈及香港疫情指出,香港和日韩情况相似,防控目标都为“缓疫”而非“清零”,稍一放鬆就会反弹。只要不“清零”,病毒传播在适当的环境因素下就能激活,特别是进入冬季,疫情很快就反弹。他建议,香港应首先精準梳理传播链,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传染源。他说:“如果病例来源很分散,还是建议做好全员检测。”
大公报记者 周琳北京报道
对香港当前整体的疫情形势,吴尊友指出,香港本次疫情的爆发是在全球疫情上扬的大背景下,在疫苗广泛接种前,未来几个月可能是全球最艰难的时候。他认为,香港要做好第四波疫情的源头分析,到底是境外输入还是本地传播。如果是境外输入就与全球疫情上扬有关,如果是本地传播,就是因为上一阶段没有实现“清零”。
核检精準梳理 速斩断传播链
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强调採用“张弛有度、能收能放”的抗疫策略,在没有疫苗前难以实现“无本地个案”的要求。吴尊友认为,选择“缓疫”还是“清零”,这两种防控策略或许在短期或者夏季看不出明显的差异,但从长时间,尤其进入冬季后就能够明确优劣。
吴尊友称,此前很多国家认为,由於社会制度不同,学习不了中国“严防严控”的策略,相比较而言,日韩的“缓疫”策略灵活,更好借鉴。但进入冬季后,缓疫策略还是带来了挑战。因为只要不清零,病毒传播在适当的环境因素下就能激活,疫情很快就会反弹。内地近期的零星病情的病毒来源就十分明确,均是由境外输入,这也更加突显本土“清零”的重要性。
在防止境外输入方面,香港近日已切断英国和南非的入境。吴尊友认为,内地虽然限制了航班,但并没有完全封闭,只要保证境外人员在进入国内后做好闭环管理,就不会对本土传播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如果发生了本地传播,一定要确保“清零”两周以上,再复工复产,否则很可能造成疫情反弹。
检测规模还看病例分散度
对於备受关注的“全民强检”是否为当下香港最好的防控措施,吴尊友指出,核酸检测已经成为控制疫情的一把利剑,它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疫情规模,尽早发现感染者。但香港要不要施行全民检测,不能简单操作,应该和内地一样,将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两者结合,精準梳理传播链,掌握密切接触者行踪。
他同时强调,精準梳理传播链也要考虑当地公共衞生的能力和工作人员的经验。否则,传染链梳理不清,就是一笔糊涂账。这种情况下,全民核酸检测就是最好的方法,能够及时把感染者找到,实现“清零”目标。
吴尊友建议,香港可以在疫情波及的地域範围基础上扩大一点去做核酸检测。但病例来源很分散,还是要考虑全员检测。
香港疫情持续已近一年,市民抗疫心态趋於疲劳。八达通出行数据显示,港人目前的出行频率仍明显高於第三波疫情期间。吴尊友指出,香港需重视常态化防控措施,这需要每个市民去遵守规则,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即使偶有零星病例,也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