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消费陷阱/大数据㓥客 唔熟唔食

2021-01-24 04:24: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新华社

  2020年底,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被频繁转发,“大数据杀熟”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随着技术发展,生活消费领域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但在人们逐渐形成依赖性的同时,不少平台相继爆出“杀熟”“用户区别定价”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公平的算法变成了对消费者的“算计”。\大公报记者 王莉

  “如果不是看到那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我怎麼也不会想到,花钱买会员不仅没有享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反而成为了花钱买贵价货的情况,有点花钱买罪受的感觉。”陆先生看到网上的曝光文章后,亲自试验一番,情况和网上描述如出一辙。

  消费者亲试 赚头蚀尾

  “我用两部手机,在同一外卖平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家店舖,选择了同样的商品,一部手机上的号码是购买了会员的,另一部手机不是会员,最后跳转到结算页面时,商品价格是相同的,但在配送费上,会员显示原价9元(人民币,下同),优惠价8.5元,而非会员则显示原价8元,实际配送费7.5元,会员比非会员反而贵1元。”陆先生说,“当时我就惊呆了。我每个月花15元买的会员,虽然有6张5元的优惠券,总价值30元,扣除会员费,相当於每个月能便宜15元。但如果每一单配送费会员价格贵1元的话,如果每月点单数量超过15单的话,会员反而花的钱更多。”在新浪微博“美团被曝杀熟外卖会员”话题下,亦有不少网友纷纷爆料,饿了麼、滴滴、携程、去哪儿等众多平台上均有不同形式的“杀熟”情况。

  三招“反制” 最忌心急

  互联网时代,弃用各类平台软件已非现实,那如何才能避免踩坑呢?业内人士纷纷给用户支招,学会“反制”大数据,可以降低掉入杀熟“陷阱”的风险。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卸载重装APP,伪装成流失用户或新用户。对这类用户,平台通常会给予特殊福利以召回和挽留和招新,优惠力度较大。

  最麻烦的方法是“货比三家”交叉验证,用不同手机账号在同一平台上搜索相同商品,特别选择一些网络行为较少、留存数据比较少的账号,对比后下单。

  最精明的方法则是伪装成“价格敏感用户”,“没有优惠券不下单”。运营过程中,为节省预算同时最大化提升转化,平台会选择将补贴下发给容易受补贴诱导而转化消费的用户。因此“价格敏感用户”被派发红包、优惠券等概率和力度更大。

  虽然自我防範可以减少不必要损失,但唯有平台、企业、行业加强自律以及增强监管,才能长期有效保障用户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