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专家:互相算计 无形制衡

2021-01-24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数据杀熟”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18年,这一词彙就成为当年中国社会生活十大流行语。在中国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均对大数据杀熟现象有过规範。从2019年10月,国家文旅部在《在线旅遊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在线旅遊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旅遊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价格;再到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上建议,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中,建议增加算法应用的相关规定,无不体现对大数据杀熟现象进行监管的迫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欣认为,网民对此次美团事件愤怒的背后,折射出这样一种困局:算法时代,面对拥有海量数据、强大算力、高效算法的平台企业,消费者无从反抗、无力救济、无计可施。

  张欣表示,要真正有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予以规制,需要综合性、系统性地协同共治,唯有切实保障用户权利,强化集体行动机制,提升技术性监管水平,增强平台自律监督,才能够综合性、系统性、根本性杜绝大数据杀熟的再次发生。

  有分析认为,完全不允许区别定价,令大数据的优势无从发挥,等於要了这些平台的命,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好事。所以,和平台博弈最管用的一招是货比三家。只要市场竞争存在,消费者还能用脚投票,平台就不敢太嚣张地“杀熟”。或者说,在新型消费市场下,平台企业与顾客的“互相算计”有助建立无形制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