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弘扬中华文化 共铸家国认同

2021-03-08 04:26: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道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出,要挖掘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基因,通过文化繁荣促进民族复兴:从豫剧经典领略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义”,不分国界,海外观众也能心领神会;熟读《岳阳楼记》再登岳阳楼,才更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之高。\大公报记者 张帅

  近年,伴随《中国诗词大会》《典籍裏的中国》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出圈,今年春节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成为现象级融媒产品,特别是受到年轻一代追捧,折射出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延绵不绝,以及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多维度编课程 深挖优秀育人价值

  “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一直依靠学习走到现在,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这个过程,更需要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今年两会建议,要更加重视文献典籍的力量,让典籍裏的文字活起来,因为“典籍篆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源泉。”

  全国政协委员王欢则指出,培养文化自信,要重视“家国情怀”基因打造。她所在的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通过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研发,课程内容联繫起“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受到学生和家长点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卫视首席主播席文向大公报回忆自己“感触”中华文化的一件往事。刚毕业到湖南实习时,席文受到《岳阳楼记》的吸引第一次来到岳阳。“当时虽然可以把它背下来,但从来没看过岳阳楼,那个时候年轻,不知道什麼叫‘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席文说,伴随人生阅历渐多,感悟更透彻,自己更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之高。

  在中国戏剧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以“忠孝节义”四部曲闻名戏坛。

  李树建对大公报表示,《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诠释的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他去海外多个国家演出,发现“外国观众也能看懂中国文化强调忠於国家、忠於朋友、忠於承诺等要义”“他们不仅听得懂,而且还被深深打动”。

  一器一物中重温文化经典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注意到,近两年春节,逛博物馆、图书馆接收文化薰陶过大年的人越来越多。他表示,在一器一物中都能重温中华文化经典,这些中华经典“活”起来,传统文化也就“活”起来,它不仅能刺激民众的眼睛,也能刺激民众的大脑,长远下来,文化自信将在其中逐渐积攒。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