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焦点追踪/补习乱象丛生 苦了“鸡娃”妈妈

2021-05-22 04:24: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出路,许多内地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报各种补习班。/网络图片

  为了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出路,许多内地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报各种补习班,努力“鸡娃”(不断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学习)。然而,虚假宣传、诱骗消费等校外培训机构种种乱象,也放大家长的教育焦虑,引起社会不满。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女士表示,孩子的补习班费用一年就超过5万元(人民币,下同),但自家孩子却是个“青娃”(普通孩子),入读名校长路漫漫。对此,多地教育部门已经开展整治。有家长呼籲,加强监管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採取措施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严禁中小学将招生入学与竞赛、特长挂鈎。/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小学生家长李女士就是一个“鸡娃”妈妈,在她的口中,记者了解了很多家长圈“行话”。例如“牛娃”是指某些方面特别优秀的孩子,奥数好的叫“奥牛”,英语优秀的叫“英牛”;“青娃”就是普通的孩子;“素鸡”指以素质教育技能为培养方向的孩子;“草校”就是与名校对应的普通学校。她说,虽然花费数百万买了“老破小”学区房进了一间好学校,但自家孩子却是个“青娃”,不过她一直没有放弃进淀“六小强”(六间知名初中)的梦想。

  每年补习5万起跳 直呼“不敢生孩”

  “我加入过一个‘鸡娃’群,在裏面家长们讨论的就是各种竞赛要获奖才有希望进名校,如果不迫着孩子上补习班,几无可能迈进名校门槛。”李女士说,大多数海淀家长都给孩子报过培训班。她本来也想“佛系”养娃,但看到这一情况,果断给孩子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围棋、篮球、钢琴等课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补习班费用一年就超过5万元,这花费在他同学中算偏少的,但对於我们这种工薪家庭而言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着年级的增长费用也会直线上升,只能咬牙挺着。要是养两个孩子就花不起了,所以不会考虑生二孩。”

  市场的火热时常伴随着各种乱象的井喷。为了更多的“拉人头”、卖课程,各培训机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些虚假宣传问题随之抬头,引发家长普遍诟病。“虽然传说中的海淀家长‘火眼金睛’,但我们也有信息盲区。比如对机构宣传的老师资料,我们就无从考证,甚至老师是否用真名都不知道。一旦谘询此事,部分教育机构就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打太极’。只能先选一个口碑好的,后期再靠跟孩子听课判断老师是否适合。”李女士吐槽道,“不少线上课的广告中称有‘1对1辅导’,报名后才发现是1位老师对1个群,这位老师还是上课老师的助理。‘1对1’提供上课提醒、批改作业和催续费服务。”

  信息盲区 虚假宣传退费难

  “经常能看到机构推类似‘价格3280元,参考到手价2580元’的信息,但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优惠。”北京海淀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刚给孩子续费了一间网校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暑秋连报课程。“早在4月份,老师就开始催续暑假和秋季学期费用,并推出充50元膨胀11倍抵用券+赠送各种知识普及型课程等。真是套路满满,估计是跟电商卖货学的。”

  “中途弃学退费挺难的。2018年在一个机构给孩子报了二胡课,当时为了享受优惠,和别的小朋友拼了张3万元的VIP卡。到2019年底,孩子不学了,查询后发现卡上还有5000多元结余。谘询退费,销售说只可以转学别的课程。不知道下次去,会不会告诉我过期了。”关於退费难问题,陈先生深有感触。

  陈先生说,前几天看到多家知名机构因虚构教师任教经历、引用不真实用户评价、虚假标价再打折扣促销等问题被顶格罚款,不少家长纷纷叫好。“如果不是为了拚成绩,进好中学、考好大学,我们也不会这麼‘鸡娃’。”他希望,整顿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期有效。期待有关部门採取更多措施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特长挂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