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中共与香港 | 东江供水惠港人 “三趟快车”保民生

2021-06-12 04:24:38大公报 作者:黄宝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东深供水工程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广东动员了近2万名民工投入建设。

  无论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抑或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对香港民生始终倾注无限关怀──“三趟快车”稳定物资供应,东江供水守护生命源泉;当SARS、新冠在香港肆虐时,内地同胞又白衣为甲,全力驰援。同样地,港人亦始终秉承爱国爱乡之心,默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00年来,中共与香港始终同舟共济携手同行,共同谱写了一段段血浓於水、亲密无间的感人佳话。

  “水库刚刚建好的时候,水位经常变化,而且为了保护水质,很多土地不能开发,最难的时候父母曾经挖野菜充饥。”在家住东江水源地的黎贵雄记忆中,童年乃至青年时期都是在搬家中度过,“搬了10多次家。”说起过去的艰苦经历,黎贵雄却很坚定的告诉记者,“不后悔!能让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下游地区群众喝上放心水,那就值了。”在河源,像黎贵雄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名字──水库移民。

  对於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而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每到供水日,一家大小都提着大大小小的罐子出来排队打水,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直到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香港市民才摆脱了“水荒”的日子。

  这项工程无论是对香港市民,还是对内地民众来说,都来之不易。当时新中国建设仍面临重重困难,百废待举,内外交困,但考虑到缺水问题严重影响香港民生,中共中央仍然当机立断地决定解决香港“水荒”问题。

  一掷千金 万人动工

  1963年,周恩来总理拍板修筑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并拨款3800万元人民币,确保首期工程顺利进行。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广东动员了近2万名民工投入建设,包括80多名当时十分稀缺的大学生。1年的工期经历了5次颱风、暴雨、洪水的袭击,还有1名大学生不幸牺牲,才最终建成。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第一年的供水量就是当时香港所有水库水容量的2倍。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和“水量承诺”相比,保证“水质承诺”更加艰巨。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準,即经过简单处理如过滤、消毒就可供饮用,东江幹流河源段交水给惠州的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準。为了保障东深供水工程水质,作为主要水源地,河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水源地,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不引进可能污染水环境的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与力量保护新丰江水库的水质,保障了香港人民供水安全。

  风雨无阻 稳定供港

  这只是中共中央大力援助香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缩影。早在1951年、1953年、1954年,香港先后发生3次较大规模的火灾和1次水灾,仍然面临着贫穷和落后境况的新中国,就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11亿元旧币、41亿元人民币、70万斤大米……捐赠物品上寄讬的是内地民众沉甸甸的同胞之爱。

  20世纪60年代初,从湖北江岸站始发的751次、上海新龙华站始发的753次、河南郑州北站始发的755次三趟特快货运列车,开始向港澳地区运送鲜活冷冻食品,这“三趟快车”被亲切地称为“香港同胞的生命线”。不管是在物资匮乏时期还是动荡时期,不管是桥樑断裂、隧道塌方还是严重涝灾,不管是铁路春运极为紧张,还是流行性病毒肆虐,“三趟快车”始终风雨无阻,从未停驶。“三趟快车”开行48年间,经深圳海关验放的车辆达4万多列,运输物资不计其数。内地物美价廉且稳定均衡的供应,加上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等措施,使得香港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力成本低於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为日后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血浓于水 真实写照

  雪中送炭,在内地与香港之间一直都是双向的、相互的。新中国建设面临困难之时,爱国港人挺身而出,霍英东等爱国商人衝破西方对新中国的禁运,冒着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巨大风险,向内地运送了大量铁皮、橡胶、轮胎、西藥、棉花、纱布等重要和稀缺物资,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血浓於水,在内地与香港之间,从来不是空洞概念,而是真实写照。党史研究专家、广州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表示,数十年来,香港虽历经风雨,却风采依旧,显示出充沛的经济活力,这自然离不开全港人民的共同奋鬥,但更离不开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内地人民的倾情帮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香港背靠祖国这个坚强的发展后盾,在“国家所需,自身所长”的结合点上积极作为,就一定可以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