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一场论战 掀香港青年文艺新浪潮

2021-06-15 04:25: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二○一二年,杨奇获广东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1940年创办《文艺青年》,直接推动了1940年末香港一场重大的文艺争论,是杨奇“文青”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论战不仅让《文艺青年》和杨奇成熟起来,更对促进香港青年文艺运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迎合了当时香港广大青年求知需求的《文艺青年》,创刊不到一个月就征集了1000多订户,最高发行3000多份。这个数字在当时香港出版刊物中已是佼佼者,天一图书公司还把它发行到南洋各地。

  《文艺青年》出版期间,开展过数次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其中最让杨奇难忘的正是1940年末的文艺争论。“那是1940年10月1日出版的第二期,发表了时任《大公报》副刊主编杨刚的文章《反对新式风花雪月──对香港文艺青年的一个挑战》。”当时,日本人、汉奸和国民党主办的报刊,不仅经常发表宣扬香港、上海歌舞昇平的作品,还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倾向,那就是诱导读者远离抗日战争,远离现实生活,刊发内容充满了思慕和叹息的“怀乡病”,有意无意中造成了消蚀香港青年壮志的后果。

  杨刚的文章一出,整个香港文坛激起了一场“关於‘新式风花雪月’的论争”。《文艺青年》持续追踪,在此后两个月内,《星岛日报》《大公报》等10多份报刊捲入论战,先后发表文章共有90多篇,并最终在港发展成一场前所未有的面对面大辩论。辩论结束前,杨奇代表《文艺青年》发言,强调“应该首先组织广大的青年学生,而且注意吸收工厂裏的文艺青年……把文艺这武器推进到广大群众裏,把文艺还给大众,写他们活生生的生活。”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