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从一个铜墨盒听吴焕先版的《觉醒年代》

2021-06-22 08:58:08大公网 作者:李晓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亮的展厅、透明的玻璃展柜,一把锈迹斑斑的铜墨盒静静躺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在烈士纪念馆内,人们反而更愿意把目光多停留在代表烈士战斗使用过的手枪上。

  然而,在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副馆长刘华看来,要想真正读懂和理解吴焕先的不同与伟大,得先由以铜墨盒为表征的吴焕先的思想、文化谈起。

  “岁月流逝,烈士青年时期使用过的东西大都无处再寻觅,只有这个铜墨盒被其家人找到。”2020年,吴焕先烈士的侄孙吴保持将其捐赠给了纪念馆,“这里是全国首个吴焕先烈士纪念馆。透过铜墨盒,我们可以想见一个热血青年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感召下,彻夜苦读、奋笔疾书的情景。”在展厅里,刘华向记者讲到。

吴焕先烈士青年时期求学时使用过的铜墨盒。/记者 李晓蓉 摄

  时光退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年仅16岁的吴焕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省麻城蚕业学校,当时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就像刚热播的《觉醒年代》里呈现的那样,很多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正是通过阅读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以及《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或著作,不断探寻国家的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信仰,进而选择了一条共产主义道路。”刘华在接受大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副馆长刘华向记者介绍吴焕先阅读过的进步刊物《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记者 李晓蓉 摄

  1924年,吴焕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据说,这一年的寒假,他带回一张马克思的画像贴在自家香案上。父亲很生气,斥责他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而吴焕先给出的回答是:他是革命导师,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

  “他敢于带头‘革自己的命’!”刘华介绍,1925年秋,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乡后,烧毁家中佃农的契约和借据,分了自家的土地。开始公开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军阀的黑暗统治。1926年初,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遂在家乡发展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并利用当地“红枪会”名义创办了三堂“红学”,培训学员百余名,建立起农民革命武装。

  然而不幸的是,1926年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剿杀他的老家,他的父亲吴维棣、大哥吴尚先、二哥吴奉先、五弟吴济先、大嫂和小侄六人惨遭杀害。吴焕先外出从事革命活动,躲过一劫,但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展厅中,有一个展板则展示了吴焕先在天台山的石洞边用粉笔写下的诗:深山密林是我房/河滩石板是我床/尽管敌人逞凶狂/坚持斗争不投降/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惧今日艰难多/坚持斗争定胜利。

  6月21日,“百年大公见证红色甘肃百年记忆”采访团一行走进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并向吴焕先烈士陵园献花。/记者 曹嘉鑫 摄

  进入展厅前,前来参观的人们总会先到吴焕先烈士陵园前送上一束菊花以寄托一份哀思,此时耳畔响起: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是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卓越领导者……

  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吴焕先烈士的生命虽然只有短暂的二十八年,但他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绽放出了明亮而又耀眼的光芒,他为人民建立的功勋,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刘华表示。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