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江苏组建67支医疗队4786人支援南京扬州新冠救治

2021-08-16 17:12:00大公网 作者:贺鹏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京、扬州相继爆发大规模疫情后,医疗救治资源迅速紧张起来。江苏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金宏16日透露,疫情发生后,江苏省调集各大医院医护骨干及呼吸机、ECMO等设备,支持南京市、扬州定点收治医院,全省组建了67支共4786人的医疗队伍支援医疗救治工作。

  据张金宏介绍,在医疗救治的组织上,江苏省依然是遵循“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其中,“集中患者”方面,疫情前期,将患者集中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进行集中救治,落实定点医院床位,准备备用医院腾空方案。扬州疫情暴发以后,迅速组织扬州三院改造,扩充收治能力,就近收治患者,同时已完成备用定点医院改造。

  “集中资源”方面,疫情发生后,江苏省调集各大医院医护骨干及呼吸机、ECMO等设备,支持南京市、扬州定点收治医院,全省组建67支共4786人的医疗队伍支援医疗救治工作。其中,重症医疗队22支、1351人,普通整建制医疗队45支、3435人。截至8月15日,已先后派出3支重症队、3支普通整建制医疗队、1支儿科医疗队支援扬州三院,7支医疗队共计558名医护骨干。

  “集中专家”方面,根据救治需要,第一时间调集省级重症、呼吸、中医、院感专家驻点加强医疗救治技术指导和支持。截至8月15日,已累计选派65名专家分别赴南京市第二医院(28名)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37名)驻点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集中救治”方面,国家、省、市医疗专家每日进行三级联合会诊和病例讨论,按照“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予以抗炎、抗凝、中医药、提升免疫、营养支持等治疗。对入院病例,建立监测预警指标,关口前移,早筛查、早治疗,尽可能防止患者转重。对重型患者,按照国家指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呼吸支持等,积极使用恢复期血浆,改善脏器功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此外,对14岁以下患者(占比10.1%,最小年龄4个月),虽然都是轻型、普通型,但考虑到儿童、婴幼儿的症状、用药和成人有很大区别,引入了儿科专家参与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定精细化方案规范管理。对高龄患者(占比32.7%,最高龄91岁),很多都有不少基础性疾病,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会诊,对比如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时诊断,对症治疗,这也给救治带来了挑战。

  张金宏还表示,此次医疗救治也特别注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遵循国家卫健委第八版《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三方三药”指南,根据地区气候时宜和此次德尔塔毒株感染病例症候特征,通过望闻问切,根据病情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理疗、膳食养生等多种形式进行辨证治疗。中医药全程参与隔离点预防、定点医院救治、出院后康复的“防、治、康”全程,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协同。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