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设计师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纳米谷”讨论施工方案。 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目前香港建筑工程业界在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立足依然比较困难,有关部门出台这些政策措施也给我们信心和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建筑及建设专业人士交流基地创会会长、利民集团董事长张浩然告诉大公报,由于粤港仍未通关,为此通过备案注册执业的香港建筑工程师增加数量不算多。他表示,受疫情和楼市政策影响,内地私人建筑工程业务量也有所缩减。“同业竞争压力很大,因为现在连本地企业都‘食不饱’,作为‘过江龙’港企更难参与竞争。”
“看到政府提出珠三角9市的地方政府安排更多工程建设项目,鼓励香港的专业人士项目参与,会让我再次有信心。”张浩然坦言,目前内地政府工程进入的门槛比较高,一些惠港政策比较“门面化”,真正给到香港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们曾经和某地方政府单位有协商相关业务,政府部门很支持我们,会主动提及推荐适合的项目,但等了又等,确实也一直拿不出来可以真正落地的合作项目。”他冀望地方政府对港企支持力度可以更大,港企也会透过自身融资渠道和国际化经验提升内地项目的建设水准。
鼓励政策增湾区市场关注度
香港雅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华,是一名从80年代就到广东成立工程企业的资深港商。由于疫情原因,这两年他一直留在香港承接本地工程业务。“内地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对标国际建筑标准,导致成本相对较高,很难在内地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客户。”陈耀华表示,近年已经很少涉足内地建筑工程市场,不过广东出台的鼓励政策会让他保持对大湾区建筑市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