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客在良渚博物院体验“AR智慧导览”项目。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博物馆+黑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不仅带给人们非凡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为博物馆的管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观众导览、文物研究与修复等方面带来了红利。另外,使用“黑科技”的核心在于将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融合。
故宫博物院曾举办过一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观众们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看水鸟自船篷上掠过……
“科技手段助力博物馆展览,让大家更好地去接触文物、认识文物,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考古观察站站长范佳翎看来,高科技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文物及其价值。
范佳翎表示,依托数据库、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科技,博物馆可以掌握数字化的文物信息,这既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也能进一步研究馆藏资源。馆藏文物的修复保护也受益于“黑科技”,得益于人工智能辅助拼接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使用,碎如“乱码”的唐代《玄武图》壁画得以修复如初;利用红外线成像技术,失传上千年的《齐论》终被读懂……
谈及今后博物馆在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范佳翎指出,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和内涵,与不断更新迭代的科技手段有效融合,面向公众推出更多优质的展览和服务,“这是未来博物馆发展不会变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