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高质发展难点/碳排交易未普及 地热产能坐冷板

2021-09-20 04:29: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亚洲开发银行调研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地热项目。\受访者供图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充分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同时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用30年完成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50年到70年才达成的目标,可谓是压力巨大、困难重重。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刘洪涛表示,要想让地热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大放异彩,还应加快建设和扩展全国用能权、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通过碳汇交易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更体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价值方向。作为一名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我倍感振奋和鼓舞。”1985年出生的刘洪涛博士,多年来一直往来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长期从事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以地热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在他看来,要如期实现目标任务,除了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更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所面临的艰巨挑战。“要想让地热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大放异彩,规划滞后、技术推广难、资金来源单一,这些都是首先要去直面和解决的。”

  刘洪涛倾力推广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2000米至3000米深处地热能,向城市供能,具有不烧煤、不烧气、不抽水、零排放的特点。“我们参与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就是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为159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及全年生活热水的综合供能服务,深受认可和欢迎。”   据刘洪涛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公司在陕西西咸新区和河南郑东新区两地,已推广应用中深层和浅层地埋管供热供冷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一个供暖季,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减少使用标准煤32万吨,相当于种植712万棵树的全年生态补偿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规划严重滞后 埋没优良技术

  虽然在业内成绩斐然,但近年来,刘洪涛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扰。刘洪涛告诉大公报记者,首先是在技术推广方面,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进程严重依赖政府对区域的能源系统规划,有些地方区域能源规划严重滞后,其原有的能源规划早已不能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的要求,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应用发挥效应。

  “其次是政策落实的困难。目前,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纷纷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这对我们的推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是部分政策还存在不能有效落实的困难。”

  资金来源单一 融资成本高企

  “在资金保障方面,新能源运营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目前类似项目主要还是依靠融资贷款,渠道比较单一、成本也相对较高。”刘洪涛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调控,另一方面要依靠市场手段调整,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碳汇交易等多种方式,保障资金安全。   刘洪涛希望在落实国家减排行动方案的同时,各地能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通过一个广泛涵盖、公正可信、市场化运转的统计系统和交易系统,促进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同时引导资本更多流向可再生能源等节能领域,助力碳中和目标提前实现。”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