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风生水起/港青转战上海创业 助企业数字化

2021-10-06 04:27: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青邓恩诚北上创业助力中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公报记者 夏微摄

  在很多人眼中,港青邓恩诚无疑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时远渡重洋求学,在美国名校毕业后又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分析,忙里偷閒经营着网店和房地产公司,不到30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辞职后他与好友一起创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看好内地的IT市场前景,邓恩诚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高薪,凭借高超的互联网编程技术,以及对数字化领域前瞻性的理解,在上海二次创业,帮助国内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短短数年,邓恩诚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了,但他却很满意当下的状态。\大公报记者 夏微、倪巍晨

  邓恩诚的求学就业之路与许多优秀港青并无二致—高中时赴美求学,在名校攻读金融和会计专业,毕业后成为华尔街金融分析师中的一员。但他并未“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人生。

  环游世界 不如创业

  2015年,28岁的邓恩诚已基本实现财务自由,稳定的现金流也让他萌生了“退休”去环游世界的念头,但毕业于麻省理工,当时正在微软工作的老友告诉他:“现在创业环境很好,你不要去旅行了,我们合作一起搞点事情。”邓恩诚便从纽约飞赴西雅图,并在好友的沙发上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从开发网页、到制作外卖APP,再到工具模块和数据库建立,邓恩诚与好友一边探寻着最能获取流量的渠道,一边筛选着适宜长期投入的项目,团队也从最初的2人,扩充到30多人。

  回中国后,邓恩诚和老友在上海谈论在内地的见闻,他们认为,内地互联网行业的玩法比美国硅谷更先进,创业环境亦不遑多让。邓恩诚和搭档决定在上海二次创业,并在解散美国团队的同时,成立了上海桢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在上海创业的头两年,邓恩诚延续了在美创业的思路,继续专注2C(面向消费者)市场。不过,中美迥异的市场环境也推动着邓恩诚的新公司开始转型。“中国消费者那时尚未养成付费使用的习惯,2C模式并不赚钱。”由于对团队研发能力有充分信心,邓恩诚的公司开始试水2B(面向企业)市场。他说,确定业务方向后,公司主营业务切换到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主要为各类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或升级一站式解决方案,透过技术和经验,助力中国本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协力外资企业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传播。

  扎根内地 业务扩大

  公司的首单2B业务来自内地某家医疗企业,对方坦诚“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不足,甚至都未设立专属官网,希望可以提供帮助”。于是邓恩诚以官网为切入点,开始了新的征程。专业的服务为邓恩诚的公司赢得了口碑,很大多企业都慕名而来。

  较之中资企业,跨国企业跟希望能通过数字化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邓恩诚服务的第一家跨国公司是POLO Ralph Laure集团旗下的高端都市品牌CLUB MONACO。“CLUB MONACO线下店最初并未对进店购物的消费者进行分析,在我们提供专业服务后,我们建立了数据库,并绘出了清晰的消费者图谱,该品牌整体数字化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地嫁接到中国市场。”邓恩诚补充说。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邓恩诚公司团队逐步壮大,服务企业包括京东数科、药明康德、联合利华、保乐力加等逾百家企业,其中不乏全球500强。用他的话说,“来沪二次创业时可谓‘从零开始’,现在已经完全扎根内地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