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 习近平今视频致辞

2021-10-12 04:29: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这是开幕式上播放记录今年出游110余天,行程1300公里,一路逛吃火遍全球的云南亚洲象群的短片。\新华社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11日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昆明时刻”已经开启。这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制蓝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网报道:“关键的抉择时刻”“更雄心勃勃的目标”“真正的变革行动”……“昆明时刻”将如何引领全球生态治理新未来,海内外政要、学者和国际舆论满怀期待。COP15会议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召开。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第二阶段将以线下会议方式召开。第一阶段会议要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在第二阶段会议审议和决定。

  中方推动达成行动框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1日在云南昆明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致辞。韩正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未来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将编制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让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引导带动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韩正表示,中国愿与各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切实履行好本次大会东道国义务,发挥好主席国作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共识和行动框架,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韩正向与会各方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凝聚共识,提振雄心。坚持多边主义,加强政治推动与对话交流,走雄心与务实兼备之路,科学制定2020年后行动目标。二是加大投入,调动资源。拓宽各种资金投入渠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支持。三是加快变革,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优先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发展转型变革。加大自然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粮食安全等全球环境挑战。

  首阶段会议将发布“昆明宣言”

  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20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本次会议能够制定既有雄心又切实可行的精准“路线图”,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中方克服疫情挑战举办此次会议赢得国际赞誉,也彰显世界携手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决心和行动力。

  世界期待,“昆明时刻”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强大合力。联合国将2021年称为“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号召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副执行秘书戴维.库珀表示,希望COP15第一阶段会议形成“清晰方向”,为明年的第二阶段会议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文本。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盛会Q&A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公约》?

  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并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的缔约方之一。

  2 为何分两阶段举办?

  COP大会两年一届,受疫情影响,COP15于2021年10月11-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举行。第一阶段将选举COP15主席。这一阶段还包括领导人讲话、高级别会议等议程,并发布《昆明宣言》。第二阶段大会上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3 举办地为何选在云南?

  与云南丰富的资源,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密不可分。云南的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物种的基因库,自1986年起,就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同时这里也有中国最早成立的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4 国际社会有何期待?

  国际社会期待COP15能够制定一个新的具有雄心勃勃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建立有效的资源调动、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彻底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

  5 上个十年目标进度如何?

  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召开的COP10通过《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及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然而,遗憾的是,“爱知目标”全球实现情况总体不够理想,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逆转,全球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

  珍稀濒危植物“活起来”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在昆明植物园内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已构建4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种群。早期进行迁地保护的华盖木、滇桐、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等种类已开花结实,标志着这类物种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珍稀濒危植物在这里“活起来”。图为10月10日在昆明植物园拍摄的天星蕨。这张拼版照片分别为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标本(左)和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后存活下来的同种植物。

  象群“走进”会场 “共话”生态文明

  COP15第一阶段会议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不久前世界瞩目的亚洲象群以纪录短片的形式“走进”会场,再次与大家见面,瞬间点亮了大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

  地处中国西南山地的云南,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18000多种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代表中国约一半的动植物物种。云南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意味着人与自然紧密、共存的关系。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她同时非常期待,与会各方通过大会期间的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就进行更多了解。

  独特海菜唱腔 颂赞民族智慧

  11日,全球瞩目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悠扬婉转的海菜腔演唱中拉开帷幕。如自然中鸟儿啼鸣般的歌声,让与会嘉宾久久沉浸其中。

  海菜腔发源于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异龙湖湖畔。居住于此的彝族民众经常在湖中打捞海菜以及田间劳作时歌唱和对唱,长久如此形成的唱腔被称为“海菜腔”。海菜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极其严苛,被视为“水质风向标”。近年来,海菜花在云南洱海、滇池、泸沽湖等水域重新盛开,标志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持续向好。

  在COP15会场,茶成为最受中外嘉宾欢迎的饮品之一。作为“种茶高手”的傣族、布朗族民众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育茶种茶,使茶林呈现“乔木层一灌木层一草本层”立体群落结构。他们在长期对古茶林的管理中形成系统的生态知识,如依靠自然落叶为茶树提供大部分营养,基于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等,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红河哈尼梯田 千年共生典范

  在COP15开幕式上,哈尼族女孩史小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代表发言。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哈尼族千百年来构建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红河哈尼梯田,赢得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其生态文化景观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3个片区,82个村寨。所谓“四素同构”,就是森林─村庄─梯田─水系的农业生态系统,即山头为涵养水源的森林,山腰为村寨,山脚为梯田,梯田下方是河流,森林涵养的水源汇聚到沟渠流过村庄,流进梯田又流到河谷,彰显人与环境积极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史小月动情地说,“如今,哈尼人充分分享着生态红利,依然耕种着梯田,呵护着水系,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过上了幸福生活。”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