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记者手记/产业过度竞争?应持乐观心态

2021-12-08 04:27: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海时下风头最劲的咖啡馆品牌Manner在去年12月24日后的半年中已获四次融资,其估值达28亿美元。但今年5月,对Manner持股比一度达44.75%的今日资本却披露已退出该品牌。有观点称,内地咖啡市场虽有成长空间,但二线城市以下咖啡消费渗透率偏低,咖啡品牌氾滥、产业过度竞争或难避免。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内地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已培养起喝咖啡的习惯。德勤《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称,内地咖啡消费主要以一线城市20至40岁白领为主,他们大多本科以上学历,收入较高。随着未来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咖啡消费人群料会继续扩张。

  鉴于咖啡具有较高的“复购率”和较高的毛利,更多资本进入咖啡消费市场,一些具备成熟成长模型的咖啡愈发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料显示,截至9月20日,内地咖啡业内已录得18宗融资案,累计金额56.9亿元。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升穿万亿元大关。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升级,新的咖啡馆品牌推向市场,不少品牌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他们强化产品标准化和运营效率,在口味上推陈出新,还通过线上接单将单店成本降到最低。诚如雀巢公司所言,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可以测算出,中国咖啡市场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