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贾士忙忙碌的身影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腔热血撑到现在,我只是想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说话的是抗疫志愿者90后河北小伙贾士忙。大半年来,他放弃工作,瞒着家人,自掏腰包辗转在内地受灾和疫情的第一线,在最危险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家中消杀,在洪灾最严重的地区运送物资,没有收入只能借钱维持生计。面对质疑,他回答:“钱还可以再挣,有些事情不做,这辈子都没机会再做了。”\大公报记者 王欣欣、于海江
“从小到大,长辈教育我最多的是,咱就是普通的农村孩子,要善良朴素,谁有困难就帮一把。”贾士忙1991年出生,十几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带大他和体弱多病的哥哥,生活条件不如人意。但却有乐于助人的家风。因为总是想着无条件帮助别人,贾士忙称自己也吃了不少亏,但是他不介意。“在火车站经常遇到有人说自己遇到困难,要钱买车票,我都会给他。如果是真的,这点钱能帮他回家,如果是骗子,我也就认了,钱可以再赚嘛。”他定期献血,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签订了遗体器官捐赠协议。
2021年6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遭遇洪水袭击,村庄被淹,农民成批转移,形势严峻。在网上看到抗洪救灾的画面,贾士忙坐不住了,他放下工作,跟70多岁的老母亲谎称出外送货,便买了车票北上。这是他第一次去灾区做志愿者,可是由于缺乏经验,事先没有联系当地的救灾部门,他到了黑河,洪峰已过,只能无功而返。虽然有些失落,可这一经历让贾士忙坚定了做“专业”志愿者的信念。
河南暴雨 只身赴“险”
2021年7月,河南暴雨,贾士忙看到现场直播,一夜未眠。他采购了一些救援物资,对母亲说去外地打工,与在网上认识的志同道合的大哥,相约赶往郑州。他提前联络了当地救灾组织,将捐赠的救援物资顺利送到受灾最严重的米河镇。随后,贾士忙留在了灾区做志愿者,在物资转运中心装卸物资、分发运往不同灾区。
物资24小时不断运来,贾士忙每天忙起来也不知道时间,顾不上吃饭,有时候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多,之后早上6点又要到岗。一名同为志愿者的阿姨感动于这个外地小伙子的坚持,想把自家房子让给他住,还安排女儿给他送饭,虽然婉言谢绝了阿姨的好意,但这份关怀让他铭记在心。
抗疫先锋 冲在一线
郑州暴雨灾情还没完全过去,新一轮新冠疫情来袭。贾士忙又留下抗疫,在郑州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回家的时候,以打工为借口出去的贾士忙拿不回薪水,才把“只身赴险”的真相告诉了妈妈。看到消瘦的儿子,老人有些着急,劝儿子别再乱跑,可哪能拦得住他呢?中秋节刚过,哈尔滨市巴彦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老家打零工的他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公告,二话不说就报了名,以“打工、运快递”的名义“糊弄”家人,再一次坐着火车来到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
为什么这么做,值得吗?这是贾士忙遇到最多的问题。他对记者说,“在郑州时,有一次跟车送物资,我看到很多灾民光着脚从山里往外走,没吃没喝,看得我直掉眼泪。很多地方桥断了、路塌了,物资送不过去,特别无奈和遗憾。我就觉得我们还可以多做一点,去帮助更多的人。”
“去参加志愿者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比我年轻的孩子,冲上一线,不求回报,还有很多大爷大妈,在一线做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当这时候,我就觉得,我们这个国家太好了,处处都充满希望。这就是中华儿女该有的样子!”贾士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