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公访谈/港科大李世玮:设平台聚深港团队转换科研成果

2022-01-15 04:25: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李世玮希望香港科大设于深圳的多个平台能汇聚深港两地力量,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受访者供图

  “我们因获取得以维持生活,但因给予而成就生命”(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bu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的座右铭。作为穿梭于深港20多年的老科研人,李世玮既是长期耕耘于一线的研发带头人,又是推动香港科技力量对接大湾区需求的管理者。他表示,港科大深圳平台汇聚深港跨学科团队转化科研成果,之后准备在大湾区筹建一个5亿元(人民币,下同)盘子基金,用于资助培育入驻港科大孵化器的初创企业。/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在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一个以聚焦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正在崛起。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更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我们是第一所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高校。”李世玮谈起香港科大于深圳的布局时脸泛喜悦之情。

  在深最大成果:大疆业绩腾飞

  “港科大布局大湾区最有预见性的举措是在2006年作为首批高校加入了深圳虚拟大学园,并建设了自主拥有的产学研大楼。”李世玮介绍,大疆科技于2011入驻港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2015年即一飞冲天,业绩成长超过百倍,这是港科大在深圳最耀眼的成果。

  2019年5月,港科大与福田区政府签约入驻合作区,正从产学研三个面上积极规划孵化器、实验室、培训中心,希望最终建成国家实验室级别的科研机构。李世玮透露,在创业孵化方面,港科大旗下的蓝海湾孵化港福田基地于2020年1月正式运营,现已累计有21家企业通过评审入驻,超过90%为科大教授或校友创办的公司。到2021年5月,已有尚维高科、纳德光学、大仓机器人等6个经典孵化案例。

  “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则在积极开展各项基础研发活动,目前已引进11个由港科大讲座教授、教授等重点科研人员牵头的实验室,其中多名教授是首次在内地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实验室集群正在面对前沿科学、工程重大问题等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李世玮透露,研究院累积获批国家、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除了申请政府科研基金,港科大深圳平台自身也在筹备于大湾区成立一个5亿盘子的基金,用于资助培育入驻港科大孵化器的初创企业。

  “要有利他精神,才能推动合作”

  沿着广深港高铁,港科大近年往大湾区纵深发展布局。从港科大香港清水湾校区连接到高铁西九龙站,往北首先进入到深圳福田,在离福田高铁站不远的河套布局了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圳南山有早年布局的与北大合作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港科大深圳研究院、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再往北则到了广深港高铁的广州庆盛站,那里是港科大(广州)校区所在地。

  据悉,港科大(广州)校区2021年9月正式开放后将扩大招生,到2026年,在校生将达到1万人,其中本科生4000人,这些年轻的人才未来都将是大湾区创新科技的生力军。“广深港高铁是一条纽带和动脉,我们在沿线都设有站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他希望港科大善用各地优势,能在大湾区开辟出融合创新、科技转化的“新航路”。“历史上大航海时代开辟新航路是在一个物理空间寻求最佳路线,但我认为开辟融合创新、科技转化的‘新航路’并不一定是寻求一条物理空间的轨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李世玮认为,深港都要有利他精神,唯有利他我们才能敞开心胸,才能进行各种的创新合作,包括协同创新、开放创新、融合创新。

  “港科大在短短三十年间迅速成为了亚洲顶尖、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适逢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及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机遇,我们希望港科大的多个深圳平台能有效汇聚深港两地的科研力量和跨学科团队,发挥互补优势,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李世玮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