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两会前瞻 | 市场压力渐凸显 首要任务稳增长

2022-02-28 11:07:38香港文汇报 作者:海巖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系列惠民政策接连落地……中国在2022年开年,给世界惊喜,为民众定心。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就要拉开帷幕。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如何凝心聚力续写新篇章,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香港文汇报今起推出“两会前瞻”系列专题,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卫生等角度,透视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走势和机遇。

  中国经济疫后稳健复苏,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逐渐凸显。图为工人日前在金华市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总装车间内工作。/新华社

  专家倡今年经济增长目标5.5% 政策措施需更积极

  今年正值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经济疫后稳健复苏,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逐渐凸显,稳增长再次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3月在京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制定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受访政协委员及经济学家指出,统筹考虑民生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多重因素,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5.5%左右。要实现这一较高的增长目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填补必要的增长缺口。

  2021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但两年平均增速只有5.1%,以及四季度仅增长4%,为2020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显示中国经济尚未从疫情后完全修复,下行压力不减。2021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近期经济运行情况看,供给冲击正在逐步缓解,在稳增长政策的带动下,企业预期有所提升,内需不足,需求收缩成为当前最主要挑战。

  防疫对经济复苏仍掣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指出,2022年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大压力。疫情防控在2022年对经济复苏仍构成掣肘,服务业消费难以回归正常状态。房地产行业面临长期趋势调整和短期流动性困境的双重挑战,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放缓在所难免,不仅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受到影响,全社会信用扩张也会受到显着影响。另外,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随着全球经济反弹高峰期的过去,加上高基期的影响,出口增速显着下行难以避免。

  祝宝良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从疫情前的6%下降到5%这一增长平台,如果保持2021年的财政赤字水平、政策力度、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条件,2022年GDP预计增长在5%左右。但祝宝良建议2022年增长目标可“摸高”设定在5.5%左右,“这统筹考虑潜在增长水平、满足充分就业和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为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填补必要的增长缺口。”

  防基建短期跌落性下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则认为,当前最大问题是经济回落速度过快。投资从去年7月开始负增长,受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建安投资下降较多,而研发投入下降幅度很大更值得警惕。中国现在正转向技术进步、创新驱动,研发投入下降的后续影响深远。

  “短期来讲,2022年稳增长的重点是稳投资,稳投资首先是要稳预期,防止基建、房地产投资短期之内跌落性下滑。”基建投资一度是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近两年来基建投资持续低迷。刘世锦表示,其调研中地方反映,一缺资金、二缺项目。由于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负担较重,地方政府对融资包括对专项债券都不是很积极,融资能力明显下降,同时收支平衡、有效益有现金流的项目严重不足。

  宏观政策要“防滑托底”

  对2022年的宏观政策,刘世锦认为,要发挥防滑托底的作用。货币政策在前期降准、引导利息下降的基础上,结构性政策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为房地产软着陆和中长期平稳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财政政策空间相对比较大,可以支持一批有回报、有长期潜能的基建项目,比如重点支持都市圈、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交通通信项目,同时重点要转向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人力资本建设。

  广东华东成稳增长“压舱石”

  考虑到基数效应消退、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等因素,各省份普遍调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重心。

  从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多数省份2022年增长目标普遍低于2021年的目标增速和实际增速,但高于两年平均增速,显示出地方稳增长的决心。除北京、天津设定2022年GDP目标为5%以上外,其余29省份目标均不低于5.5%(包含5.5%左右),近一半省份定在6%左右或低于6%。

  广东及华东地区等有望成为全国稳增长的“压舱石”。广东称,设定5.5%的增速目标,主要是考虑与过去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全国稳增长多作贡献,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增长压力很大。浙江则提出“体现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着力稳定各方面预期”,将GDP目标定为“6%左右”。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测算指,若华东地区和广东实现目标增速,可以拉动全国经济增长2.7%,或将承担全国一半的稳增长重任。

  新增六千亿地方政府债券 远超去年

  投资再度成为地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多数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投资增速目标高于经济增长目标,希望抓住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作为重要资金来源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月已发行近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远高于2021年。中央层面,2021年12月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

  近期多地冲刺“开门红”,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与往年相比,开工时间早、项目数量多、投资规模大。春节后,湖北、河北、湖南、广东、陕西等地陆续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强调要及早抓投资、上项目。北京、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年度投资计划或重大项目清单。

  此外,由于疫情反复、塬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等因素,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为中小企业纾困,也是地方重点工作之一。浙江、安徽等省份将惠企助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在2022年重点工作之首。

  特稿:精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冲击

  尹振涛说,新基建是连接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桥梁。图为河南省的一个新能源车充电站。/ 资料图片

  2022年中国着力稳增长,财政及货币政策双扩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分析说,今年金融体系风险主要来自于国内经济增长失速的风险,以及美联储加息引致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适度加大短期需求端刺激

  美联储预料将加快推出宽松政策、提前加息操作,“这将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中美利差逐步缩小,资本可能出现向美国集中的趋势。中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外储减少和人民币贬值的多重压力。” 尹振涛说。另外,近期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不容低估,尤其是俄乌冲突的深化与扩展,不排除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美联储连续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等金融脆弱的国家和地区爆发金融风险。

  对于金融风险防范,尹振涛指出,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适度加大短期的需求端刺激,稳住经济的周期性下行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新基建和以“补短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基建,是连接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桥梁,是跨周期调节的重要着力点。

  货币政策应“定向宽松”

  货币政策方面,尹振涛说,在美国加息预期提前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中国仍应以“定向宽松”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相对稳健的基础上,加大对特定经济领域的支持和刺激力度,最终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此外,抓住重点风险环节,精准防控外部风险冲击,加强资本流动管理,密切监测短期资本流动,加强进出口贸易中经常项目交易的真实性审验,临时性资本管制则是最后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