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两会前瞻 | 激发三孩意愿 发挥双减威力

2022-03-02 04:25:22大公报 作者:江鑫娴、李阳波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去年12月28日,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第二初级实验中学的学生练习冰雪健身操(滑冰动作)。\中新社

  孩子的生养及教育问题始终是牵动亿万人心的民生大事,也是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难事。去年年中,国家发布“三孩”政策,进一步优化和鼓励生育。随后,教育部门推出“双减”政策,改变整个基础教育的风貌。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多家门户网站的两会调查中,“如何激发生育意愿”、“未来‘双减’政策如何发力”等成为民众热议话题。这也是摆在今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面前的重要考题,民众对此满怀期待,研建生育友好社会、强化课后支援服务等成为热话。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此后,相关话题持续受到关注。尤其是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人口淨增48万人,再创新低。如何完善配套措施鼓励生育显得迫在眉睫。

  “育儿假不够”“多办一些托儿所”“希望有育儿补贴”……记者采访发现,民众十分关注“三孩”政策,也希望在假期、教育资源和福利补贴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没人帮忙带孩子,是不少家庭“不想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孩”政策是鼓励和包容生育的一个信号,但效果如何根本上取决于配套措施能否跟进和落实。

  社区为本 发展普惠托育

  记者从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获悉,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快发展普惠讬育服务,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提案》。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表示,伴随“三孩”政策的落地,多部门陆续出台了支持“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讬育服务的政策文件,但讬育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仍显突出。在提案中,民进中央将重点强调,要加强政策配套,强化规划和政策引领,集中卫健、教育、市场、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讬育服务发展规划,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在用地、用人、配套、管理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撑。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多元化参与,大力发展普惠性讬育服务。还要引导鼓励用人单位参与讬育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矛盾。

  关于“双减(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日前表示,去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有关“减负”“校外培训治理”的建议提案多达数十件,全国人大将“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为重点督办建议。随后,教育部将“双减”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及时处置暑期培训、隐形变异培训、“暴雷”“冒烟”机构等突出问题,全面完成“营转非”“备改审”和出台政府指导价工作,大力推进校内提质减负。

  去年年底,“双减”已取得大幅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1.45%和87.07%。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明确将继续深入推进“双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双减”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根源还是要啃下中高考改革这块“硬骨头”。不少家长也表示,当孩子教育不能再以补课形式进行时,会感到茫然失措,希望推出更多后续政策,在减负的同时,要提升校内教育质量。

  保障资金 丰富课后服务

  据了解,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6件,其中围绕“双减”背景下减轻教师负担、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等涉及教育领域提案多达11件。《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提案》提到,目前在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还存在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课后服务经费来源单一、课后服务监管体系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建议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强化课后服务资金保障、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等。

  两会焦点1、“三孩”何时见成效?

  2021年,国家调整政策,开放“三孩”。然而,虽有舆论提倡、政策鼓励,但年轻人生育意愿依然不强烈。如何落实好国家生育政策,改变一些育龄夫妇不想生、不敢生的现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希望能通过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延长生育假期及陪产假期、加快发展普惠讬育服务等措施,让“三孩”政策真正“见效”。

  为降低生育养育负担,保障“三孩”政策落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妇联将提交《关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促进新的生育政策落地的建议》,建议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进一步优化完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对于促进新生育政策落地的积极作用。

  据内地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在调研中发现,影响“三孩”政策落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婚育生育养育观念的改变、养育子女的成本逐年抬升、父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等等。据此,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提交关于完善配套体系、促进“三孩”政策落地的建议,如推出生育奖励,加大减税力度,给予各类补贴,实施优待政策等。

  全国人大代表卢馨建议,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适当延长男性育儿假并建立灵活的休假制度,有条件的单位针对本单位女职工0-3岁的幼儿建立讬育场所。她认为,适当延长男性陪产育儿假并实施灵活休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两会焦点2、确保教育公平有多难?

  “二胎成常态,三孩受热捧,但优势教育资源集中的弊端却并未解决。”面对热度持续不减的“三孩”和“双减”话题,去年遭受“重创”的西安教培机构负责人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家长焦虑和“鸡娃”现象,不仅曾一度让教培机构背离“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这一宗旨,同时也让现在的很多年轻父母焦虑依然。

  张平告诉记者,创业初期,他和团队一直梦想着做学校教育的最好补充,但“择校热”“唯分论”,还有无数家长希望短时间提高孩子成绩的迫切心情,让教培机构无形中朝着学科教育的路子越跑越猛。“说到底还是优势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家长们都不希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想挤入那仅有的几所所谓的‘名校’。”张平说,大家都在讲教育公平,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却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张平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很多机构和决策者狠下决心。

  全国两会前夕,多位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也聚焦教育问题。代表和委员们表示,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核心任务,但目前还存在区域差异大,城乡差异大,师资、学校设施等不匹配和不均衡等问题。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地都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制度,整合教师培训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方式,让各个学校和学生都公平享受优质资源和教育。

  两会焦点3、“社区养老”抑或“金融养老”?

  内地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7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怎样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贴心的服务?多位代表委员将在今年两会期间,为养老发声。他们倡导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适老性评估体系,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民进中央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还存在欠缺工作统筹和指导;普及程度不足,具体模式有待探索;政策支持尚不明确等问题。对此,民进中央将提交《关于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建议加强规划和工作统筹。同时,要健全社区与机构的协作机制,明确双方权责;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整合养老服务资源。

  “养老金融”指社会成员就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民进中央建议,打造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并加强社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充分融合,打造能快速响应老人需求的社区“养老微机构”。同时,健全养老服务评价体系,试行养老机构信用分级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档案,加强养老服务风险底线管控。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表示,近年来内地针对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出台了大量顶层设计和公共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

  但目前政策层面的“适老化改造”以物质条件改善为主,侧重于居家环境、小区环境、公共空间环境等“硬件层面”,对“社会支持、人文关怀、文化营造”等软环境涉及较少,有待提高。彭静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全国社区适老性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民众心声

  学校课堂 保证质量

  北京家长杨女士

  我平时比较在意对孩子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双减”虽然可以减轻孩子负担,但是教育方面不能落下,希望学校的教育能进一步提质增效。课后没有补习班了,那么课堂上的质量要保证,毕竟以后孩子还要参加高考的。

  公立托管 安心上班

  上海家长樊先生

  虽然我很喜欢孩子,但暂时不打算生二孩。要说原因首先是经济压力。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再帮忙带孩子。若生二孩就只能请保姆带,算了一下每个月要支付五六千元的薪水。希望相关部门能开放更多公立托管班,让不足3岁的孩子有地方全天托管,解除上班族的后顾之忧。

  校外培训 全面发展

  江苏家长刘女士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初三一个即将上小学。“双减”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我让大女儿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希望学校作相应改进,组织课后培训班,助孩子全面发展。

  延长产假 提高补贴

  江苏二孩妈妈龚女士

  全家都非常喜欢小朋友,所以决定生二孩。两个儿子都在上小学,各项费用和精神陪伴都是双倍。我们俩口子都要工作,产假又短,没时间带孩子,只好让老人帮忙接送照看孩子,节省保姆费。至于三孩,除非产假延长至两年,提高生育补贴,我才会考虑是否要再生。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