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文化传承/黄埔村村有村史 留住乡土文脉

2022-05-08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锺氏大宗祠是黄埔区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为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黄埔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图为萝岗锺氏大宗祠建筑群。\网络图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村落逐渐消失,村庄历史文脉传承和保护备受关注。在广州黄埔,当地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启动村史编修工作。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逾1000名村民主动参与,346个自然村搜集过往村史,挖掘新史料,将内容编修成册。6日,这套500多万字的《黄埔区村史》丛书发布,在全省120多个区县中首次实现“村村有村史”。深井社区党委书记说,此次修村史,追寻到“海丝”文化踪迹。另有丰收新街村史记载,“黄埔滑蛋”这道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一个艇家。\大公报记者 敖敏辉广州报道

  始建于明弘治三年的锺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见证了锺氏家族的历史变迁。大宗祠是黄埔区厚重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作为广州市农耕文化的重要区域,黄埔区积澱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为了把祖祖辈辈聚居的村庄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好,黄埔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工作。

  八旬老人家中觅遗存族谱

  萝岗街是黄埔区内首个制定编修方案并高质量交付村史成稿的街道。街道与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大学历史系专家团队合作,创新采取“群众口述,专家记录”的全民参与模式。“村史的供稿人扩展到每一位有故事、有想法、有经历的村民,人人都是‘寻根留史’的主人翁。”萝岗街道二级调研员边文革说。

  从萝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萝峰村村民锺进甜就是参与者之一。在村史编修过程中,为了确定坑村是否为锺玉嵒(南宋进士,著名的玉嵒书院创立者)的出生地,他花了近两个月拜访上百位老人,最终在村里一位八十岁老人家中发现了遗存的锺氏族谱,最终得以印证。

  在文冲街道,17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长者,主动请缨,驻点社区近一个月参与村史编修。他们将文冲古祠堂、古建筑的历史、建筑特色一一道来,还详细讲述文冲私塾、学堂教育的发展变迁,近现代文冲本地名人对地方发展所作的贡献,令村史更生动鲜活。统计显示,本次参与黄埔区村史编修共1200余人,其中90%以上为各村村民。

  “法国人岛”见证商贸变迁

  长洲街道深井社区党委书记蓝志帮说,深井村因被清政府指定为法国海员的休憩地而被称为“法国人岛”,在广东巡抚杨永斌向干隆帝呈送的奏折中,提到“黄埔深井村民多会番语,与洋人私自交易”,如今这本奏折在故宫博物院。根据深井村族谱以及村里老人的叙述,当时的贸易地点即是位于深井村的安来市。“安来”二字,意为此地可确保安全,客商可以在此经商。

  “此次修村史,多角度展现了深井村安来市商贸文化的沧桑与变迁。”蓝志帮说,表明深井村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地区之一,进一步追寻到“海丝”文化踪迹。

  “黄埔蛋”(又称“黄埔滑蛋”)是粤港澳地区广受欢迎的菜肴,这道菜肴也有掌故。黄埔区丰收新街村史记载,这道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一个艇家,主人将艇上母鸡的鸡蛋做菜招待客人,客人吃后赞不绝口,逢人便说黄埔炒蛋可口,“黄埔蛋”自此传开。据记载,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很喜欢这道菜,又被称为“中正黄埔蛋”。

  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表示,接下来将用活用好村史丛书,一方面加强文物古蹟与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各村“十古”文化遗存历史故事,打造乡愁旅游文化线路,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发挥村史的教化、推介作用,促进村史文化进乡村、进社区,开展“村史进课堂上舞台”工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