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核心舱 中国航天将迈向全年365天驻留

2022-06-06 04:24:45大公报 作者:刘凝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船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经过约7小时,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随着神十五年内征空,6名航天员将太空会师在轨轮换,中国空间站正迈向全年365天有人驻留新阶段。

  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以及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7小时6变轨 成功径向对接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踏上追逐空间站的征途。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在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

  “乘组已顺利进入天和一号核心舱,中国太空家园,现在由我们值守,空间站第三棒,我们全力开跑”,指令长陈冬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核心舱,很快就会迎来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到时我们将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那是我们的太空家园”,刘洋说。“我们一定不辱使命,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党和人民放心”,蔡旭哲说。

  启动六个月空间站建造之旅

  “敬礼!”随着指令长陈冬一声口号,神舟十四号乘组三人郑重敬礼。“北京明白!祝贺神舟十四号顺利进驻空间站,你们辛苦了,预祝在轨6个月工作顺利!”北京飞控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三名航天员向地面挥手致意。

  地面工作人员介绍,在进入核心舱后,神十四航天员要先拿出与地面通信的设备,进行状态设置后,可与地面进行通话。此外,还要把飞船设置成停靠的状态,并启动核心舱电解质制氧等设备,个人还要将睡眠区设置好,就可以结束第一天的工作了。后续,他们还将开启天舟三号、四号货运飞船的舱门,整理相关物资,正式启动长达六个月的空间站建造之旅。

  历次神舟载人航天任务创举

  神舟五号 载人飞行: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取得成功,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神舟六号 多人出征: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5天的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多人多天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神舟七号 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 手控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向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神舟十号 太空授课: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完成了交会对接,开展了近40项科学实验,并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 中期驻留:此次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完成了33天的飞行,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站中期驻留。

  神舟十二号 技术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在轨飞行三个月期间,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三号 连续飞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神舟十四号 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6年技术攻关 铸造天宫之门

  5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入住空间站,开启他们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神十四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径向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要通过一条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也就是对接机构进入核心舱。

  据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介绍,从飞船进入空间站并不简单。稳稳停靠空间站后,航天员首先要打开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舱门,来到飞船轨道舱舱门前。此时,轨道舱的前端主动对接机构和核心舱的被动对接机构之间,已形成了一条直径80公分、长约1米的通道,这就是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门廊”,在这里,航天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取出“钥匙”打开通往核心舱的双重保险门。

  对接通道打开后,航天员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大的密封舱,为了保证航天员在舱内的安全,整个密封舱的密封性至关重要。如何保证100%的密封性,对接机构框面的密封圈就成为其中的关键点。八院805所设计人员表示,神舟飞船的密封圈采用双圈设计,安装在主动对接机构的对接面T形凹槽里。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在零重力和恶劣的空间环境效应情况下,不会从对接面脱落,使密封性能得到双重保护。设计师对密封圈的材料也进行了长达6年的攻关,解决了普通材料在低温环境中的“脆变”特性以及长期工作后材料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为航天员打造了一条密不透风的“生命通道”。

  飞船热控“外衣” 抵御200℃温差

  在空间站建造阶段,神舟飞船会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长时间无法被太阳照射,最低温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摄氏度;有时局部区域又会持续受到太阳辐照,最高温度超过100摄氏度。针对外部极端的高低温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科研团队利用宇宙空间以热辐射为主要热量传导方式的特点,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飞船“家族”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温“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

  低吸收,顾名思义就是涂层材料自身具有较低的太阳光吸收特性,可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低发射,则指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环境的辐射漏热,避免舱内温度不断降低。

  这件黑科技“外衣”性能此前已在神舟十三号飞船上进行了验证。在超过200摄氏度的大温差与长期低温、强辐射的空间环境中,飞船的舱内环境温度能够始终控制在18至26摄氏度,经受住了长达半年的在轨考验。现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再次身着新型热控涂层“外衣”,开启空间站任务新征程,继续守护航天员安全。

  在胜利歌声里昂然出征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5日清晨,人们高唱《歌唱祖国》的歌声,飘荡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广场上空。7时50分许,3名身着舱内航天服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走向广场中央。“出发!”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有力的命令,三名航天员敬起军礼,齐声响亮回答“是!”

  3名航天员走向前往载人航天发射场的“特1车”。在警用电单车一路护送下,“特1车”载着飞行乘组驶入载人航天发射场。“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人们沿路祝福航天员,为他们壮行。

  在欢呼声中,三名航天员精神抖擞地来到发射塔架。进入神舟十四号飞船前,三人也用不同的手势动作表达心情。蔡旭哲第一个进舱。他满脸笑容,他向周围工作人员挥手致意,透着第一次飞天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刘洋第二个进舱,她笑得露出八颗牙齿,将双手放在左心房的位置,比起一个大大的爱心,样子亲和。陈冬最后一个进舱,他先是挥手致意,然后用手指向航天服袖标上的五星红旗,再竖起大拇指,用肢体语言表达着对祖国的赞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