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公报》六度迁馆 拒向日寇屈服

2022-06-07 04:24: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日军侵华的步步推进,大公报人六度迁馆,义不受辱,发出了“吃下砒霜,毒死老虎”的铿锵誓言,绝不在日寇铁蹄底下出版一天。在抗战期间,许多报纸因受日军压制而不得不停刊,继续在日寇统治下出版的报纸,则不得不仰人鼻息。《大公报》既坚持出报,又绝不屈从于日寇铁蹄,从天津到上海,从汉口到重庆,从香港到桂林,无论如何辗转颠簸,为抗战的呐喊从未停止,始终昂然挺立,绝不低头。

  1936年4月

  鉴于华北局势日益危急,《大公报》创办上海版,把经营重心南迁。报纸在津、沪两地同时发行,行销全国。

  1937年7月30日

  卢沟桥事变后,天津危在旦夕,《大公报》刚强不屈,在7月30日刊登社评《天津本报发行转移之声明》,誓言:“义不受非法统治之干涉。万一津市合法官厅有中断之日,则不论其为外国军事占领或出现任何非法的中国人之机关,本报将即日自动停刊。”8月5日,《大公报》天津版停刊。

  1937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六周年之际,《大公报》汉口版创刊。《大公报》在汉口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抗战献金活动,大公剧团组织上演了三幕国防剧《中国万岁》,四天演了七场,将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前方。观看演出的有田汉、洪深、阳翰笙、邵力子、沈钧儒、邹韬奋等人。

  1938年10月27日

  当天,武汉失守,《大公报》不得不撤往重庆。在汉口的最后一期版面上,编辑部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这一年多,实在无成绩,但自誓绝对效忠国家,以文字并以其生命献诸国家,听国家为最有效的使用。今后到了重庆,而心神却在大别山边,在鄱阳湖上。同样的,在江南,在塞北,在淮上,在粤东,我们永远与全国抗战军民的灵魂在一起。”

  1945年8月16日

  当日《大公报》社评《日本投降了》回顾了八年来的艰辛。“以本报同人来说,七七变起,平津失陷,我们的津版先断;八一三变起,大战三月,淞沪沦陷,我们的沪版又停;翌年,武汉撤退,我们的汉版迁渝;太平洋战起,我们的港版沦陷;去年敌军长驱入桂,我们的桂版也绝。八年来颠沛流离,只剩渝版,坚卫抗战大局,以迄最后胜利的到来!八年来所想望的胜利到来了,为今日的中国人民真是光荣极了!”\大公报整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