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月28日上午,历时7年多的建设,有“世界级挑战性工程”之称的汕头海湾隧道正式通车。图为隧道南岸出入口。/新华社
历时7年多建设,被誉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的汕头海湾隧道于28日上午正式通车。自此,潮汕港人返乡通行汕头湾南北两岸时间从40分锺大幅缩短至10分锺内,并圆了他们全天候通行汕头湾两岸的百年梦想。据施工方介绍,这是中国第一条地处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也是世界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对未来隧道抗震设计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大公报记者 方俊明汕头报道
汕头海湾隧道全长6.68公里,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起点于汕头市内海湾北岸天山南路与金砂东路交叉口,终点于南岸虎头山隧道口。
直径15米国产盾构机开挖
“汕头海湾隧道是目前全国‘最具挑战性的大直径盾构工程’。”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是中国第一条地处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也是世界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地震高烈度地区隧道抗震设计,对未来隧道抗震设计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汕头海湾隧道也是中国首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地层、综合难度最大的大直径盾构法海底隧道。该项目盾构采用的是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重4200吨、直径15.03米,相当于5层楼高。该国产盾构机集合了超高承压能力系统集成设计、常压换刀技术、伸缩摆动式主驱动技术、双气路压力控制技术、智能化程度高5大创新点,在中国一系列的穿江越海隧道施工中有着独特优势,堪称地下工程高端装备的“大国重器”。
“该国产盾构机相继攻克了孤石群地层掘进、高黏度软土地层掘进等世界级施工难题。”施工方中铁隧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隧道项目的成功实施,亦提升中国在极端工况条件下的超大直径盾构装备设计研发和应用能力,增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装备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盾构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等环节的持续发展,打破了国外大型盾构长期垄断的局面。大量已验证过的基础数据的提供和积累下来的建设经验,也将对中国未来开工建设的琼州海峡隧道、烟大隧道等重大项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港人:返乡出行更加便捷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开辟出一条全天候过海新通道,汕头海湾隧道的贯通,为南北两岸经济发展铺就了“快车道”。向北,该隧道可与国道G324相接,进一步与汕汾高速和汕揭梅高速联通;向南,可连接国道G324和深汕高速东段,成为国道G324、沈海高速主干道的有力补充。
“海湾隧道通车,不但解决了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更打破了之前需绕行壆石大桥、海湾大桥等难题。”汕头港人阿浩告诉记者,现在汕头湾两岸通行时间从40分锺大减到10分锺以内,港人返乡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港资企业裕美(汕头)製衣公司业务部门林小姐表示,汕头海湾隧道进一步打通交通脉络,将加速汕头与湾区城市人才、物流、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