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截至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图为山东青岛港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新华社
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次将‘加快’二字写入报告,意味着贸易强国建设不仅是扩大规模,更要追求提高质量。”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表示,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提高创新和技术水平是根本。同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高质量参与分工,聚力新兴市场,力拓电商服贸。\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道
进出口总量大、占世界贸易比重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然而,贸易“大而不强”的特点却依然突出。陈章喜认为,中国仍需要为建设贸易强国付出艰巨努力,在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市场主体、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能力等领域仍需要提升。
跨境电商进出口叩关2万亿
集聚对外开放的新成效,在中国外贸由大到强的“变奏”中,新动能被不断激发。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使其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神来之笔。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七倍。目前,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39个。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增长18.6%,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首要是提高创新和技术水平。”陈章喜指出,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用法律制度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保驾护航。企业要结合自身产品特点,重点投入、突破高新技术前沿产业,形成垄断技术优势,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受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时有梗阻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前景堪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际技术垄断等都是贸易发展面临的风险。但无论是面对单边主义的逆全球化寒流还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的巨大冲击,中国在与国际市场的深度互动中,展现出大国担当,倡导多边、力促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贸易稳步上扬
一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在与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经贸往来的同时,中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2021年,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白明认为,国内统一高效的大市场给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来了底气,让我们能够在参与国际分工时站在更有利的位置。要建设贸易强国,中国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高质量地参与分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更多红利,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关系处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