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促消费撑楼市 经济蓄势反弹

2022-12-19 04:25:31大公报 作者:张帅、郭瀚林、凯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专家表示,未来内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图为消费者在第二届“消博会”上挑选国货精品。/新华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12月18日在第20届《财经》年会上指出,消费和房地产是造成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的两大缺口,补上这两个缺口是明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第一位非常重要。朱民因此建议,内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消费,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他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反弹,希望增速能够达到5%以上。

  朱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越来越大,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越来越需要聚焦总需求管理。

  建议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

  朱民指出,今年经济增长下滑明显,主要是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明年经济反弹的时候,总需求的恢复是最主要的任务。消费和房地产是造成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的两大缺口。在多措并举促消费的情况下,当前居民消费水平和2020年差不多,比2019年水平低。居民消费总量相比去年下跌了约两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两个百分点的GDP,这也是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房地产缺口则包括房地产投资缺口和销售缺口,以往房地产能够贡献16%到18%左右的经济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速,今年房地产销售、投资则均为负增长。

  朱民认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补上这两大缺口是明年内地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次,内地住房总供给已经大于总需求,因此,必须关注住房更新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第二套房政策等。支持新消费,包括新能源汽车、绿色新消费、养老服务等;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向特定群体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并扩大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全年经济增长方面,明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反弹,希望增速能够达到5%以上。

  户籍改革壮大新中等收入群体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科院原副院长、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同一场合表示,供给侧、需求侧的改革需要同步、互补,在供给侧,内地需要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潜在增长能力的稳定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需求侧,必须保证社会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支撑潜在增长率。

  蔡昉具体提及,应推动农民工落户的户籍制度改革,内地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劳动力供给,而增长劳动力供给可以改善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同时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度扩大消费内需。

  中央连提42次“力”,有何深意?

  7个“着力”环环相扣

  内容: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

  解说:

  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中央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来,加快促进经济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如何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扩大国内需求、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正是“着力点”。

  3个“更大力度”的开放

  内容: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解说:

  “更大力度”的相关表述均出现在对外开放领域。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今年外商投资表现较为疲弱,关键在于市场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有更大力度开放,外资才愿意进来,因此,我们释放了扩大开放的政策信号。

  2个“大力”各含深意

  内容: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解说:

  在落实好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如果社会心理预期和发展信心能够有效提振,那么中国经济有望更快走出疫情、实现超预期修复。数字经济的布局和建设,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需求稳步向上。

  2个“努力”明确目标

  内容:

  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解说: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在基数效应和二十大政策红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

  拉动医疗消费 有利扩大内需

图:在2022世界5G大会展厅,参观者体验5G网络支持下的5G远程医疗设备。/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着重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就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生育支持、延迟退休。

  从事民政工作三十多年的民政领域的专家李进国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提出“要兜牢民生底线”,四方面内容讲得很细,坚信民政部门将会抓紧落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认为,推动医疗资源均等化,是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步骤,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通过投资补医疗资源布局短板、拉动医疗消费,有利于促进内需进一步扩大。唐遥还分析表示,中国面临老龄化挑战,支持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和我国预期寿命的增长相适应,一方面能提升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对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带来压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文龙博士表示,综合来看,2023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会议突出了就业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与明年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是相适应的。纾解就业难题,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创造营和建设性破局。

  聚力实体经济 技术创新补强产业链

  图: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百馀个国内外汽车品牌参展。图为展览会的新能源汽车展区。/新华社

  据中新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在会议通稿中,“着力”被频频提及,全文一共出现7次。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此次会议也强调,“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想要国内大循环运转顺畅,除了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也要保持通畅。但目前国内产业链在某些环节还不稳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新兴产业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需要创新突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稳增长应当成为当前以及明年主要的任务。从短期应急而言,如果经济稳不住,各方面的风险都会衍生出来。从长期来看,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方面的挑战作为最主要的挑战。“随着疫情形势逐渐改善,明年的政策目标预计更加聚焦于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泰证券分析师周岳指出。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