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疫•转系列之科技战疫/疫苗科技战新冠 中国产能全球最大

2023-01-05 04:25: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服贸会期间,参观者体验无人疫苗接种舱。

  从2019年底新冠病毒最先在武汉被发现,到新冠感染施行“乙类乙管”的三年,中国通过布局五条路线疫苗研发生产、多项新型药物上市,在预防和临床治疗上作出充分准备。在抗疫中,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助力疫情源头的追踪控制,保障国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这场科技战疫中,防控救治需求与医疗生物技术的发展互相促进,目前中国已有四大技术路线的13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生产线,年产能超过70亿剂,mRNA疫苗等新一代疫苗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

  从2020年初在武汉分离出新冠病毒后,中国立即启动新冠疫苗研发,目前已实现五条技术路线研发布局的全覆盖,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中国拥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有着数十亿剂次的接种量,如果不能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将给中国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被动。在科研新型举国体制下,中国产学研迅速联动,快速研制出疫苗,并免费向全国人民接种,为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奠定关键基础。

  研发能力强大 接种方式多元

  超过十亿内地民众都接种了两针新冠灭活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后续中国政府不断推动加强针的接种。在第二次加强针接种方面,涵盖了四种技术路线的13种新冠疫苗全部放开,接种方式从肌肉注射到鼻喷、吸入更多元化,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令公众可以采取保护效果更好的国产异源加强免疫方式。

  此次新冠疫情,也是中国国产疫苗最大的一次“出海”行动。中国在自身人口基数巨大、疫苗供应十分紧张情况下,对所有向中方提出疫苗合作需求的国家都作出积极回应,目前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最早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中国也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产学研联合 攻关mRNA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疫苗研发在此次疫情中实现技术性的跨越。在传统经典灭活疫苗率先为国人提供基础保护后,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二代疫苗开始作为加强免疫提供。

  国际上mRNA疫苗是首次应用于人类身上,中国此前这项研究技术并不成熟。通过五条疫苗路线的布局,中国产学研联合攻关mRNA疫苗,目前已公布有16个mRNA疫苗项目,其中超过5个已获得临床批件,实现突破的曙光就在眼前。

  在临床药物研究上,中国通过“老药新用”,紧急批准授权使用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此外,中国还自主研发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已获批,临床显示其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保持中和,并在临床上应用。在传统医药方面,中国批准了清肺排毒颗粒等多种中成药应用于新冠感染的救治。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以“治”为主的阶段,更多国产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审批等程序,后续将为新冠感染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点击排行